开学季撞上春季流感,中医喊你这样“防中招”
春天天气转暖了,万物复苏,这时候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了,在流感或者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季。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做好儿童个人防护,预防流感,让孩子少生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近召开“基层中医药服务惠及百姓健康”主题发布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敏针对开学季从中医角度提出多种预防措施。
一、生活习惯方面:春捂适度,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1.春捂适度:春天逐渐转暖了,但是乍暖还寒,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说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这句谚语,还有句老话“春捂秋冻”,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春天的时候脱棉衣要脱的晚一点,稍微要捂一点,以防昼夜温差比较大,一寒一热出现受风感冒的情况。不过,捂也要适度,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穿脱衣服,尤其孩子。比如:早晚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可以多穿一件,中午的时候就可以脱一件;户外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可以多穿,到了室内,家长一定要注意,衣服适当的减一到两件。
2.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以助阳气生发,增强身体抵抗力,春季天气回暖,阳光明媚,鼓励孩子选择外出活动,比如:爬山、游园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周末,如家长想要带孩子到各个博物馆、图书馆等人员密集、比较封闭的地方参观学习,建议戴好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二、饮食方面:营养均衡,药食同源
1.营养均衡:春天风大、风干、物燥,所以春天的时候很多人会出现口唇干裂、咽干口渴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饮水,尤其是孩子,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这些均容易化燥伤阴。同时,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如萝卜、芥菜、荠菜、苹果、梨等,保证人体必要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2.药食同源:春天出现的流感或者传染病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这种表现常常会有发热、咽痛等风热证候。建议我们可以通过煮水代茶饮等方式,如: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菊花、苏叶、陈皮三味药煎汤代茶饮,既可以疏风清热,还有散寒、和胃的作用。如果食欲不太好,可以加点炒山楂、炒麦芽,如果口干的明显,也可以加点百合和麦冬等。
三、中医治疗方面:中药内服,中医外治
1.中药内服:中医治疗儿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果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要适时带孩子去医院,请医生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中药治疗流感注重整体调理,根据孩子个体差异进行用药,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但需注意,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把控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同时,一定要注意要足量的饮水,尤其发烧的孩子要多饮温水,可以多吃一些酸甜味的水果以及叶类蔬菜,也可以将青萝卜或白萝卜等煮水喝,也可将萝卜吃掉。
2.中医外治: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在家里也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说小儿退热和化痰的推拿手法。常用小儿推拿有:第一种:“头面四大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每个穴位按揉1分钟,能够疏风解表、缓解头痛鼻塞。此外,按揉“一窝蜂”和平肝清肺各1分钟,配合“退六腑”和“清天河水”2分钟,可以清热解表、化痰止咳,帮助孩子更快恢复健康。第二种:孩子发烧感冒咳嗽,一定要注意孩子大便,保障大便通畅。中医有句话,叫“肺和大肠相表里”,肺热可从大肠而出,通过排便方式把肺热泄下来。反之,胃肠积热也会加重肺热,“如果孩子大便干燥,可以加推七节骨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
在儿童流感预防领域,中医养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方法,展现出独特且显著的优势。通过长期的中医养生方法,如合理的饮食调养、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及适当的中药调理,能够培补儿童的元气,增强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从而建立起坚固的抗病防线,有效预防流感等疾病的发生。中医治疗在应对开学季春季流感方面,无论是中药内服调理机体阴阳平衡,还是中医外治激发人体正气,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撰稿:王亭艳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题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进展成效和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EB/0L].http://www.natcm.gov.cn/bangongshi/gongzuodongtai/2025-01-20/35717.
来源: Rainbow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