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迈脚丈量大千世界;破万卷书,行万里梦,崴脚囿于方寸之间?崴脚,又名踝关节扭伤,是发病率最高的肌肉骨骼损伤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大约发生200万例急性踝关节扭伤,其发生率为2至7例/1000人年。它在高中生、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发生率更是高达15%。
图源:Pixabay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为什么会崴脚?崴脚是否如传言那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忽视崴脚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出现后如何处理?又该怎样防患于未然?
#1
崴脚原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明白崴脚是什么,怎么发生的,首先需要明确踝部的组成。
踝关节主要由下肢胫骨、腓骨远端及距骨构成,踝关节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且松弛以充分发挥其运动潜能。此时连接骨头的韧带、协同骨头、关节囊“三兄弟”起到重要的静态稳定作用。在它们与肌肉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重心偏移或者踝关节高速暴力等情况,可能导致韧带能承受的负荷区间被打破,进一步出现松弛或者撕裂。在此过程中又以内翻跖屈扭伤最为常见。其高发与韧带薄弱、腓骨末端低于胫骨,内翻活动度大以及一些运动学的因素都有关系。
#2
崴脚复发
网传崴脚只有0次和N次,虽然并没有文献证实出现过崴脚后就一定会再次崴脚,但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反复扭伤,占崴脚总发生率的12% ~ 47%。另有研究表明,既往有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再次扭伤的风险比没有踝关节扭伤病史的高出约3.5倍。一项国内的数据表明73.5%的崴脚者同一脚踝至少扭伤过2次,22%的崴脚者脚踝既往曾发生5次或5次以上的反复扭伤。
图源:Pixabay
而复发率如此高,与扭伤后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密切相关。这里提到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可以理解为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慢性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关节局部疼痛、控制力差、感觉能力减弱的综合状态。该状态与踝关节扭伤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关系,高达70%的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可能会在初次受伤后的短时间内发生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3
崴脚的危害
上面有提到,踝关节扭伤常常会引起慢性踝关节不稳,而慢性踝关节不稳则可能进一步引起反复踝关节损伤,继发关节粘连。严重者或出现最令人担忧的创伤后骨关节炎,即关节软骨出现退化、增生、骨化等。
踝关节外侧扭伤占所有涉及踝关节的骨关节炎病例的13%至22%,占创伤所致骨关节炎病例的80%。少部分踝关节扭伤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行走时出现步态异常等,容易被忽略。
#4
崴脚的处理
既往主流观点是减少出血、渗出,缓解关节的肿胀、疼痛并避免进一步损害,因此推荐PRICE治疗方案,P-Protection,保护;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压迫;E-Elevation,抬高。即受伤后采用局部压迫加冰敷止血消肿,而后使用石膏、绷带、支具等方式固定、保护患肢,并抬高肢体,进一步卧床休息。虽然有文献指出该方法科学性和疗效有待考证,但对于普通扭伤处理已经足够。
结合最新的一些研究,更推荐功能治疗,也就是受伤后使用踝关节支架作为外部支撑4~6周。期间辅助神经肌肉本体感觉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治疗脚踝损伤,也可缩短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并减少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疼痛剧烈时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吡罗昔康、塞来考昔、萘普生)缓解疼痛、肿胀,促进恢复。此外就是手术了。想必大家看到这儿也会惊讶:“什么!一个扭伤,还要手术?”是的,手术对于关节扭伤确切有效,但无统一标准。目前的手术主要针对踝关节扭伤后合并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合并距腓韧带损伤、三角韧带损伤,以及对于综合保守方案没有反应或急于返回运动场且有较高功能需求的运动员患者。
#5
崴脚预防
崴脚容易多次发生,且带来慢性的不良后果,除了急诊处理,预防也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加强下肢肌肉骨骼训练,增强人体的平衡和本体感觉对于预防踝关节乃至其他的下肢肌肉骨骼损伤均有明显好处。这些训练包括:坐位、站位运动疗法,视觉反馈训练,器械辅助训练,软组织牵伸以及肌力训练等。
图源:Pixabay
此外,我们常常看到的运动员使用的踝护具也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另有学者指出,减少肌肉疲劳程度可大大降低踝关节扭伤的发生。回过头看,这是一个跌跌撞撞的时代,我们应当注意脚下的路,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身体,锻炼、护具、休息的全方位呵护,可以让你不负奔跑、跳跃和万里路!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魏仪,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全国十佳科普使者。
审核专家:黄河、李春黎、陈涛、徐晓萍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