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津地
2016年5月15日
天津卫,塘沽大炮台;泥人张,十八街麻花。
天津,是座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历经了战火与屈辱的古城。天津的历史,塘沽的地理,少时的记忆,至今犹存,相较其他城市我有着更深的了解,但无数次自肥到京也只是从它身边飘过,一次次徒增了我对它更为向往的情结,故而2016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期的中药传承培训班,我早早地报了名,以免再次错过。
一切安排妥当,又在网上做足了功课,对行程有了细致的了解。是日,从合肥乘高铁,全程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天津,未出天津站旋即换乘了三站地铁,速度缩短了距离,一路来不及有过多的遐想,便到了目的地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也是全国中医药大学中为数不多把药学院命名为中药学院的大学之一,培养了以石学敏、张伯礼、刘昌孝三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医药杰出人才,为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班第一天,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培训基地举行了简短而不失隆重的仪式后,张铁军研究员就做了“中药现代化:基于传承的创新策略”的专题报告,“古方有效,今用无辜”,中医药在传承上最惧拘泥不化;制定中药质量标志物作为衡量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更是刻不容缓。紧接着宋立刚教授“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的报告,更是发人深省,一件件茹泣吞悲的案例,一个个铭肌镂骨的教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限制、中药毒性药品限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从医从药无规矩不成方圆。下午,邱锋院长做了“多基源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问题”的报告,报告中谈到的金银花的中国药典收载以及山银花的皂苷含量的问题,这是至今我听到的《中国药典》把山银花另列最为让人信服的理由……无巧不成书,到天津之前,我们刚购置了一台电子显微镜,张丽娟教授的“显微鉴定在临床易混中药中的应用”让我补上了这一课,真是受益匪浅。
中医是否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中药能否持续地传承与发展,第二天的课程为我们做了详实的解答。向蓓蓓教授的“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一份可靠的理论保证。马琳教授的“药用真菌液体和固体发酵技术研究”,让我对菌类药材有了新的理解。下午,在何新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天津市天士力药业集团,这不仅仅是一个高科技医药企业集团,它还率先倡导并建立了现代中药和植物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它第一个走出国门,把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推向了美国,推向了世界。往昔它为国扬眉,今天我向它致敬!
第三天,李进主任为我们做了“医院制剂的创新、二次开发及其临床应用”的报告,中药传统剂型的改进与完善,医院制剂的使用将更加方便和灵活。下午,我们参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厂及药剂科,新院的高大上体现了天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因时间仓促,虽是走马观花,但也完成了我每到一个基地必定参观其省级中医院的计划。建议每个培训点将组织学员到当地省级中医院参观作为必修课程!!!
第四天、第五天,我们在马琳教授、李天祥教授、张坚老师、李先宽老师等的带领下到蓟县北部山区考察,了解天津地区中药资源分布现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各自采集的草本植物制作成标本,超大的标本让我成就感顿生。
聚散两依依,从来时的欢悦,到别时的不舍,五天的培训学习,朝夕的相处交流,学习和友情共生,传承与心得同现。平时因琐事繁杂,外出一趟实属不易,考察学习一结束,即坐城际高铁到了塘沽。“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少时老师授课的声音犹在耳边,而今驻足大沽炮台,了却的不仅仅是几十年的夙愿,作为中药传承人,更应立足现实,传承亘古,面向未来,中医药和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才能走向复兴之路,才能重新迈向繁荣与辉煌。
来源: 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