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比较好玩儿的话题:“史上最成功的削藩政策推恩令真的无解吗?”,熟知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推恩令”,也会去思考在当时为什么会成功?

个人觉得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推恩令基本无解。今天从什么是“推恩令”开说起,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01,什么是“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

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推恩令的核心在于财富的逐步分散

解决办法就是:只生一个好

但是,这里问题出现了:你如何保证只生一个且这个能活下去

02只生一个?——避孕

避孕的技术突飞猛进是在当代科技出现后产生的多种避孕方式,比如物理避孕如避孕套,化学/生物避孕如上环等等,还有更加彻底的结扎。

但是这些技术,在古代都无法实现。

尽管古代存在一些避孕措施,比如说鱼鳔,但是其保存期限,普及程度,以及和避孕套相比,差的很远。

至于其他所谓的避孕方式,基本上看运气,比如有说法用一些液体清洗下身,或者是体外等方式,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古代的堕胎方式,更是不可想象,死亡率很高。在没法解决避孕的情况下,总不能大量的杀婴吧,好歹也是天潢贵胄。

03超高的死亡率

其实第二点才更麻烦,那就是你无法保证一个儿子能够活到传承下一代。

经常会有人质疑为什么古代的预期寿命那么短不合理,毕竟有大量的活了很久的人。然而,事实上,预期寿命是个平均值,一个100岁的极短寿命,碰上2个早夭的,直接能够把平均寿命拉低很多。

以清朝的康熙为例,比如康熙是后代比较多的一个帝王,可以排除较多的偶然性,康熙本人活了68岁。然而他的后代情况呢?

所以,把这一波算上的话,那个平均数,还要打个折扣。

这可是皇室,都无法实现高比例存活,更别提其他诸侯了。所以,在无法保证一胎能活的情况下,大量生育才是比较保险的办法。

至于其他因素,比如多子多福,以及诸子之间和父辈之间继承的冲突,可以说是直接助长了推恩令的传递。

所以,解决推恩令的最佳办法,在古代就很难了,当然,重塑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个策略,但是这个策略,风险不小。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