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河南许昌警方通报,一检验中心负责人实施引起新冠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这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国内疫情零星爆发的现在,各地方都在严防死守,结果来了这么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让人们不得不感慨,这人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才会做这危害国家危害人民,损人利己的事情?

警方通报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今天就根据个人研究的一些经验,做一些猜测,具体还是以警方通报为准。

既然猜测和新冠病毒有关,那么,我猜测,可能至少有以下方式:直接投毒;间接投毒;出假报告,可能性则是3>2>1。

01,直接投毒

直接投毒,作为当地最大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之一,本身拥有病毒并不稀奇,毕竟各大医疗点收集的样本会汇聚到他们手上。

但是我国目前采集病毒往往是直接灭活了,因此只能检测到核酸片段,所以正常情况下,检测机构不应该拥有“活性病毒”。

不过,总有例外,比如灭活不彻底,比如其他渠道获得病毒,甚至自我合成(也不贵,也不难)都有可能。因此真要有心,搞点病毒并不是难题,但是去投放病毒,这么做,我觉得就是纯粹的伤天害理了,毕竟新冠病毒到目前并没有百分之百治愈办法,很有可能会引发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次一点也可能留下一些后遗症。(这个张某难道不担心自己被感染么?)

因此这可以说是相当于真正的投毒了。如果真的实施这种行为,我觉得判死刑都不为过。

02,间接投毒

这种就是并不直接向环境或者人群投毒,但是向检测样本里投毒。这种很简单,也风险非常低,但是却可以干扰一个地区的新冠检测。

毕竟现在国内对新冠依然是高压态势,我们判断某地发生新冠,并不是依据症状,而是依据核酸是否阳性。而这个阳性就取决于检测结果。

目前核酸采取的是混检,就是好几个样本混在一起,然后到pcr仪上进行反应看结果。

因此这种随机投毒到检测样本里,简直太容易了,而且不需要依赖于活性病毒,只要片段即可。

别说测序公司本身有阳性病毒,即使没有病毒,自己合成一个片段,几百块钱,可以无限使用,毕竟国内目前用的检测位置是部分片段,只要随机丢进去个对应片段,那么就可以出现阳性,就像下图这种升起的那根曲线。

而一旦出现阳性,那就判断为核酸阳性,就要对当地进行隔离。而年终到了,这种随机释放位置,会导致很多地方被封闭,不仅是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受影响,不少人的生计也成了问题。

甚至不少地方还要进行全民核酸,那成本就高的离谱,这都是国帑啊。

03,出假报告?

所谓出假报告就是伪造检测结果。这种去年也发生过,就是样本太多了,检测不过来,于是就出个假报告单子,导致地方以为万事大吉,最后他们继续检测过程,发现了新病毒,于是就只能上报。

这种情况倒是可能性也挺大的,2021年河北隆尧发生过:

据隆尧县报告,因检测能力有限,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委托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收集点负责人翟某在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于1月14日向县卫健局谎报送检样本全部为阴性,1月16日又报告发现有阳性样本。

当时负责的是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相比于金域医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是这种就容易导致患者在感染新冠后依然处于未隔离状态,于是会引发更多的扩散风险。

说起来,金域医学在我们业内也算是top级公司了,郑州这家检测也是金域医学旗下的,能够承担当地的新冠检测项目,可以说是金盆满钵。

这两年我认识的不少生物公司都是这样,一旦和当地建立起固定检测,那么很快就暴富了。

根据新闻报道,金域医学前三季度营收86亿,新冠检测收入占比近4成,可以说是大头。

但是总有一些机构非要实施一些违法行为,比如去年的假检测事件。而现在又爆出了主动投毒的行为,简直是丧心病狂了。

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这样的行径,一定要让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