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进化,大家肯定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甚至有人提出了存活下来才是优胜者。

然而动植物不少却进化的味道可口,结果就是被人类吃掉了。于是,有人就会疑惑,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进化失败呢?为啥不是适者生存呢?

其实,如果你认真的看一下进化论,会发现,进化,针对的是群体,而非个体。换句话说,如果进化让一个群体获得优势,那么个体的命运反而不是最关键的。

对于动植物来说,进化的好吃,反而是一种好事。

由于动物和植物有差异,所以我们分别来说。

一、植物——好吃才好

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固定无法像动物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们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可以像榕树之类的不断的生长再成为一个榕树岛,

但是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它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策略,那就是:种子。

于是为了让种子扩散,植物们进化出来许多策略。

有的是粘在了动物的身上,通过动物活动来扩散。

有的是让自己的种子变的轻盈,这样可以随风飘荡。

而另一种策略就是:让自己变的好吃。

于是动物在吃了果实后,由于种子本身很难消化,于是他们就可以随着粪便的排放扩散到其他地方。

而最为高级的策略,那就是主动吸引人类,让人们去自愿扩散。

我们今天的农作物就是如此。

比如,小麦,出现在地球上老久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一万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时候,气候巨变,人类不得不去主动驯化植物,于是小麦就开始了驯化。

小麦最初驯化的地方是今天的中亚地带,而到了距今4000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如今,小麦已经扩散到全球了。

对于小麦来说,它的种子的确是不能随着粪便而扩散。可以说非常难以保存,但是为了获得小麦,人类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的去保存和扩大小麦种群。

以至于有人感慨:究竟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其他的农作物也大概如此,比如水稻,玉米等等,都是进化的很好吃,然后才吸引了人类并让他们扩散到了全球。

甚至,它们不仅要好吃,还要进化的更加强大,比如产量高,比如易获取,比如各种抗逆境等等。

所以,你觉得好吃没用么?

二、动物好吃也有用

动物和植物不一样,吃了就没了。

但是这一点依然无影响。

好吃的肉,人类会选择更多的养殖。

如果问一句,这个世界上的动物,昆虫之外,什么动物规模最大?

第一名极有可能是鼠,第二名是鸡,第三名,大概率是羊,接下来也会是猪、牛、鸭、狗、猫等等。

可以说,这些里面,除了鼠,其他大都是人类驯化的结果。

与之对比的是,大象全球才几十万头。

为了让动物变得好吃,人类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去驯化。

比如,猪要变的更温驯,长肉更快,食性更杂,甚至是要求瘦肉率更高。这些都是应用于猪的扩大。

当然,为了维持好吃的肉,人类也做出了回报,那就是努力的扩大它们的种群规模。

到了这里,估计有人会问,那么,就真的没难吃的吗?

答案当然是有了。

三、难吃的食物

其实,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人类能够摄入的动植物,对于整个动植物界来说非常少。

以动物为例,哺乳动物大概有5000种左右,而人类食用的哺乳动物也就是几十种。剩下的大部分没被人食用,基本上是因为这些动物有很多问题,比如生育慢如大熊猫,自然也包括不好吃,比如很多野生动物都是如此,肉质柴。而要算上昆虫,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动物,都不是人类的食物。

下面这图是进化树,里面大部分都不能吃~

植物也一样,我们经常吃的蔬菜也是非常少的,和自然界植物的种类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甚至,我们连颜色都挑,比如,几乎没有蓝色的食物。

所以,结论来了:

自然界中既有好吃的,也有难吃的,而变的好吃的,可能更有利于种群的扩张,这反而是进化的优势,最后被人工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