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彭克明在楼顶做实验建立农业化学实验室彭克明对化学实验室的经验和操作技能主要得益于其早期在伊利诺大学求学时长期从事土壤黏土矿物对钾固定的研究,他明白拥有一个化学实验室对于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意义。先后建立了农业化学实验室、消化室、定氮室、植物—土壤样本准备室、蒸馏水及重蒸馏水室、同位素实验室、恒温实验室(用于Olsen-P浸提)以及天平室和精密仪器等。渗滤水研究又称排水采集研究,他是在一个特制的渗滤采集装置中原位研究肥料中养分的移动、转化、土壤吸附、固定、植物吸收,营养运输等问题的主要设施。提出土壤可以固定铵的假设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彭克明提出了土壤黏土矿物对铵固定的假说,并在农业化学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前期的预备试验,但是这些研究由于当时的政治运动被迫中止。
农业化学实验室 土壤改良 培养 彭克明 渗滤水
2017-12-25
王恩多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恩多院士坚定的志向,乐观的生活态度1944年,王恩多出生于四川重庆, 1950年回到祖籍山东, 1955年考入济南一中。1978年研究生招考制度恢复,那年她33岁,已经是一位8岁孩子的母亲,但她毅然第二次填写了研究生报考表,第二次考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成为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王应睐先生的研究生。当时,王恩多的爱人在比利时留学,儿子在天津由婆母照顾读小学,她则孤身在上海读研究生。王恩多曾担任九三学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员会生化所支社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连续三届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
上海市 姨妈 实验室 王恩多 生活
不知道我们脚下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经繁衍了多少华夏子孙,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拥有着几千年精耕细作传统经验的农民对于脚下的土地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这片土地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产值。1936年,他参加河北省公费留学考试,获公费留学资格,并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攻读土壤化学。其后,于1946年完成了题为《植物吸收土壤固定态钾的数量与速度》的博士论文,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由助教晋升为一级科研助教(相当于讲师)。科研成果丰在中国率先从事轮作肥料长期定位田间研究1956年,他首次提出在中国进行轮栽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主张,并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站正式开展试验。他深知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 公费 助教 土壤 学位
周俊所在的植物资源化学组改名为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室,由吴征镒兼任室主任,周俊成为该研究室的实际学术负责人。工作了一段时间,周俊去贵州西南部和东南部参加长达半年的经济植物普查工作,回昆明后就组建了药用植物化学研究组,一边培养和引进人才,一边购置设备。1975年,周俊和吴征镒院士等发表了人参属植物和三萜成分和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的关系,首次从化学上揭示三七与人参的西洋参的皂苷化学组成近似,化学成分不随地理分布而影响。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学界采用,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从而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选择了化学,选择了植物,选择了云南,人生是一条需要无数次选择的长路,周俊从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
人参属植物 吴征镒 周俊 天麻 所长
周俊还在学校的实验中完成过氯毒素的全合成,在学校受药厂委托建设的乙酰乙酯车间中担任负责人,得到了很大的锻炼。1958年,周俊远赴云南昆明,到中科院云南分院筹备组报道,得知自己将被分到准备筹建的化学所,先到植物所昆明工作站植物资源化学组工作,工作地点在一幢由蔡希陶先生和彭加木先生指导设计建造的楼内。不知道年轻的周俊当时是否想到,自己会从此扎根在云南这片土地上,而这个刚见雏形的植物资源化学组,也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可以确定的是,他从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如他在文章中所说,“拓荒先行者也许会被一些人遗忘,但历史将不会”:“人们都说云南是各种‘王国’的缩影,我要说她是未知的王国。
云南 人才资源 传统教育 周俊 大学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及其研究团队基于五个基因片段的DNA序列,结合形态特点和生态特征,对中国剧毒鹅膏的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式样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预防毒蘑菇的科普宣传中,杨祝良身体力行,与同事合作出版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和《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等图书,更借助电视、广播、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民众普及毒蘑菇识别和中毒预防知识。多年的研究积淀,使杨祝良对鹅膏科、牛肝菌科及蘑菇科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及物种演化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有所突破。杨祝良说,在蘑菇世界中,其实有很多蘑菇都是的新的物种,即在科学上从来没有在文献记载的,他们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对每个新物种进行命名。
中毒 剧毒鹅膏 杨祝 物种 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