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心脏联盟确定,2000年9月24日是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从那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便被定为“世界心脏日”。今年的9月25日是第16个“世界心脏日”。

然而,大多数人对心脏病却不了解。哪些是心脏病高发人群?人们对心脏病有哪些误区?成都市三医院心内科主任蔡琳和专家丁寻实作了详实的解读。

成都市三医院心内科半年来收治的患者数字表明,在6个月时间里,心内科共收治214名以急性胸痛为表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上年同期上涨了20%。其中 66 例为急性心肌梗塞,64例施行急诊冠脉支架手术。年龄分布上,40岁以下年轻化及75岁以上老龄化发病人群明显提升。

从职业上分析,高发人群职业包括司机、警察和老总。蔡琳介绍,这三类职业中,司机发病的潜在因素是久坐,好烟酒的人数较多,警察是因为生活大多都不规律,而老总们则大多因为高压、情绪波动、饮食不健康。“合理饮食作息是预防关键,而急救发现就诊是治疗关键。”蔡琳提醒,12小时是心脏疾病发生后治疗的黄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再治疗会非常危险。因此,提醒市民在发生类似状况时应引起警惕,避免耽误抢救时间。

国庆节大假马上就要到了,利用假期出游是不少人的选择,不过就是因为耍得太“嗨”,有人就因此进了医院。“大假前后收诊的心梗患者明显增多,这跟玩过头有很大关系。”心内科专家丁寻实特别提醒,过度劳累和情绪持续剧烈波动均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假期娱乐切记“悠着点”。

走出心脏病的误区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脏病存在诸多误区。蔡琳说,这些误区有可能会对心脏病判断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1:心绞痛就一定会痛。

典型的心绞痛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常常发生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通常持续数分钟;也可以仅表现为胸闷、窒息感等,症状逐渐加重,几分钟内可放射至左肩、颈部、腹部等。

误区2:胸痛都发生在胸骨后。

典型的心绞痛主要疼痛部位是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部分人表现为咽喉痛、左肩或双肩痛、颈部痛和上中腹痛等。

误区3:情绪或活动不会诱发胸痛。

劳累、兴奋、发怒、激动、受寒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饭后、气候寒冷或在冬天刮北风的天气仍在外面活动,更容易使胸痛发作。这也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

误区4:胸痛持续时间会很长。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常为3-5分钟,通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如果剧烈胸痛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不能缓解,可能是发生了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需要立即抢救。

走出心脏认识误区 合理预防及时就诊是关键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