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
目前有专家研制出疫苗,而且以身试药,注射了第一支疫苗。
辟谣: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热衷于争抢“第一”,足球踢得那么臭,只好引经据典证明足球起源于中国宋朝。现代疫苗始自英国琴纳的牛痘,偏要扯出中国的“人痘”。
本次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同样沿袭这个传统,有心人可以去数数有关新冠肺炎疫苗已经有多少个“第一”了,尤其院士以身试药注射第一支疫苗的谣言刚刚平息,又爆出研究人员以身试药注射第一支疫苗的新闻,虽然迎合了全国人民的期待,可事实却是官方最新发布:估计最早4月份会有结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部分疫苗有望能够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
以身试药始于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发扬光大而成“药圣”,因此在中药领域应该是很普遍的了。而在疫苗界,早期疫苗研究时,研究人员以身试疫苗应该也算普遍,最有名的故事就是顾方舟老先生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在完成动物试验后,自己第一个试用疫苗,而后为了证明在儿童中安全,让大儿子作为首个服用疫苗的儿童,极为感人。俞永新院士研制乙脑减毒活疫苗时,也是自己带头以身试疫苗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科学家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景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虽然科学家自己试自己的疫苗并没有法规限制,但疫苗研制其实并不需要现代李时珍了,只要按照科学规范程序进行研究,就能朝着获得安全有效疫苗的目标迈进。从科学角度,科学家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能替代必要的动物试验,一系列动物试验是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前提,而且个人只能代表个体,而不能代表疫苗接种群体,符合伦理、设计规范的临床研究是疫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
从严格意义上,当前针对新冠肺炎的所谓“疫苗”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疫苗,最多可以称为“候选疫苗”。因为一种真正的疫苗上市前,需要按照科学、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研究,疫苗必须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
疫苗临床研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I期主要评价安全性,少量志愿者;II期扩大人群评价安全性同时探索疫苗剂量和免疫程序,几百人不等;III期为确证疫苗在目标人群的有效性,并观察安全性,由发病率和疫苗预期效力水平决定参与临床试验的人数。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在完成II临床研究结果理想的前提下有条件批准应急使用,同时积累安全和有效的数据。
疫苗的生产周期取决于不同疫苗的生产工艺,以病毒灭活疫苗为例,复苏细胞并扩增到一定量(20天),然后接种病毒并扩增到一定阶段(5天),再加入灭活剂灭活病毒并检测是否灭活完全(12天),离心收集灭活病毒液,纯化获得原液(5天),加入佐剂等辅料配制半成品,分装为成品和包装(5天)。检验时间各有不同,但至少无菌试验需要观察14天。之后送批签发及检验。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是实行同步批签发。整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3-4个月。
所以,目前大家需要做的,还是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静待疫苗“上线”。
辟谣专家:曾明 研究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疫苗专业委员会委员
复核专家:岳秉飞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