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今年这个本该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似乎只剩下了口罩、酒精和双黄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如其来的传染性疾病疫情来势汹汹,蔓延迅速,让人猝不及防。当一个普通的健康人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他除了忍受躯体方面的痛苦之外,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除了疾病本身,糟糕的心理状态也是人们健康的一大劲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该如何帮助大家积极面对呢?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一、医务工作者

       容易出现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或者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1、在一线人员上岗前,就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2、上岗后要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 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3、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

       4、持续2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如已发生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二、易感人群及普通大众

       对于这突然延长了的假期,容易出现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心态,这时,就需要:

       1、给他们提供正确信息及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同时进行疾病预防的指导,如何自我保护,如何自我识别症状;

       2、不盲目听信谣言,不传谣,不盲目哄抢物资;

       3、保证正常规律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户外活动减少的同时要保证自身身体健康,避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饮酒、吸烟等;

       4、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重视疫情,但不能过于恐慌。

       

       三、与患者密切接触者

       会出现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等心态,这时我们需要进行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接纳并允许自己出现的情绪,适当做些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自我疗法,配合进行居家观察,同时给予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当事人紧张情绪。


       四、面对患者

       医疗工作者要告诉他们战胜疾病不仅要靠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还需要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同样也要了解他们心理方面的需要与诉求,以及可能引发的心理、精神问题。从而引导隔离治疗初期患者,隔离治疗期患者,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进行自我调适,积极配合治疗,帮助他们早日康复。严重者需要由专业精神心理医生提供辅助心理干预。

       最后,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及新冠肺炎患者,都要有打赢这场抗“疫”战争的信心。相比于2003年的SARS,我们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医疗设备,大众的认知还是信息传播速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既看到疫情严重的一面,同时更要看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海内外同胞一条心、众志成城,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的一面,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能打赢并且及早结束这场战“疫”,共同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早日让街道恢复车水马龙,商场恢复熙熙攘攘,公园恢复欢声笑语。


如何进行疫情期间的心理指导——新冠病毒防控科普23

图文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如其来的传染性疾病疫情来势汹汹,蔓延迅速,让人猝不及防。除了疾病本身,糟糕的心理状态也是人们健康的一大劲敌,因此本文将为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