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持晨(南方医科大学),王明旭(西安交通大学),吴一波(北京大学),尹梅(哈尔滨医科大学),杨晓照(中山大学),郑晓(南方医科大学),薛雅卿(南方医科大学)
近日,《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报告》发布,来自南方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开展了本次研究。 此次调研于2020年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截至2020年2月3日零时,共收集有效问卷8048份(因疫情所限,通过网络调查员采用电子问卷完成调查),样本涉及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尚未收集到台湾地区问卷)以及部分海外地区。调查样本结构如下:城镇居住者5472人,农村2576人;男性3061人,女性4987人。 据本次调研的发起者张持晨与吴一波介绍,从公众对本次疫情的认知情况来看,有10.7%的被调查者在12月8日便开始关注在华南海鲜市场出现的疫情,但在当时重视此事件的被调查者仅占5.9%。 而在2020年1月20日习总书记作重要指示及钟南山院士对疫情解析后,引起了公众对疫情的高度关注。 公众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及疾病的易感性有较好的了解,但对病毒的有效灭活途径等认识还有待提高,完全了解者仅占27.9%和35.6%。 同时,本次疫情虽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但基本平稳,而公众对本次疫情的风险感知则处于较高水平。 图8 公众开始关注及重视本次疫情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 图9 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认知情况 图10 疫情发生后公众个人感受 张持晨与吴一波介绍,本次调研涉及了公众10类疫情防控行为,如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正确洗手、避免去人员密集型场所等。 就公众的疫情防控行为来看,有80%以上的被调查者在疫情发生早期便及时采纳相关防控行为,但仍存在少数被调查者(1.0%左右)抵制或较晚实施防控措施。 与男性相比,女性防控行为采纳率更高(达到60.0%以上); 与农村相比,常住地为城镇地区者防控行为采纳率更高(为68.0 %左右); 从年龄分布来看,18-25岁年龄段人群防控行为采纳率最高(为43.0%左右),60岁以上者防控行为采纳率最低(为2.5%左右)。 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人群各项防控行为采纳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保持室内清洁,勤开窗通风,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去疫区访亲或旅游等这三个行为外,不同居住地人群防控行为采纳率差异显著(P<0.05)。 图11 公众疫情防控行为的采纳程度 图12 各项行为最早采纳者人数占比 在本次调查的疫情防控10类行为中,每种行为均处于行动阶段的人数达70.0%以上,仅有19位被调查者所有行为都不遵循,其首要原因是自身条件所限,如经济贫困。此外,感觉此次疫情离自身很远,也是其不采取相关行为的原因之一。 结合风险认知调查,此类人群的风险认知得分最低,仅22.68±16.42分,远低于采取相关行为者。而在无意识阶段,未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1.5%)及接触、食用野生动物(1.3%)的人数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佩戴口罩的行为也是中断人数最多的(3.1%)。 公众选择采纳防控行为的首要原因均是感知到此次疾病的严重性,第二位为此次疾病的易感性,第三位为采取该行为可有效防控疾病。 此外,政府的倡导促动以及部分政策的强制实施也是促使公众采取相关行为的重要原因。 图13 公众所处的疫情防控行为阶段 图14 公众疫情防控行为与风险感知的关系 图15 公众采取疫情防控行为的原因分布 疫情所致,本次调查代表性有限,持续性的调查仍在跟进中。就调查结果而言,多数公众已高度关注和重视此次疫情,这与信息的及时公开和持续的健康宣教密不可分。 党和政府的重要举措、专家学者的剖析解释,均使得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对疾病的认知有了大幅提高。公众较高的风险感知也为相关防控策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因此,最新疫情的及时公布、防控重点的持续解析以及新媒体的多方报道对维持公众防患意识十分重要。此间,应注意发挥官方媒体及信服力较高的知名学者专家的“意见领袖”作用。 图16 公众不采取疫情防控行为的原因 公众对本次疫情的传播途径及易感性有较好的理解,但对病毒的有效灭活途径等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提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此类信息的宣传教育。 男性、6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低收入群体较女性、青少年及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较高人群,防控行为的实施率较低。 同时,残障家庭、贫困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因主观及自身条件所限,相关防控行为也难以实施,提示对该人群需给予更多关注,并适时提供物资支持及健康宣教。 在本次调研的10类防控行为中,对于佩戴口罩、打喷嚏捂住口鼻等行为,公众从意识阶段进入行动阶段较缓,同时中断者不在少数。 除考虑主客观因素(如无法购买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外,还需进一步给予公众以正确的分类指导,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兼顾有限医疗资源的配置。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及人民解放军、各部门同志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冬将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