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提起二战德军的补给状况,尤其是涉及单兵伙食和随身口粮方面,大家很容易会联想到侵苏期间那种灾难性的后勤。正如历史学家Agustin Saiz《德意志兵士》(“Deutsche Soldaten”,国际书号ISBN9788496658127)一书所言:

Lack of food, or worse still, hunger, was one of the nightmare scenarios of a soldiers existence. The Blitzkrieg, in spite of all it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warfare, meant an ongoing serious problem for the supply corps. Supplies had to be transported across unsurfaced roads and along trails, often under enemy fire and in all kinds of weather

缺乏食物,或更为可怕的饥荒,是涉及到士兵们生死存亡的迫切难题之一。尽管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闪电战’具有种种优势,却给后勤部队造成了严重麻烦。补给不得不沿着不平整的路面或铁路运输,且时常是冒着敌军炮火或者种种(恶劣)天气的前提下……

但这并不能说明德军的后勤一无是处,即使相关部门在发放物资时会更加重视弹药、燃油而非口粮,也不代表作战人员注定要时常饿肚子。要知道,口粮和弹药不是士兵唯一携带的东西,需背负的还有个人物品、替换衣物、急救物资、公发装备、配备武器等,最后才得考虑弹药和口粮的持有比例。

image.png 

Hf.14野战厨房,体积较小,尤为适合苏联战场的恶劣地形

携带多少、该怎么带是一个负重问题,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战斗表现。

在作战方案的策划阶段中,后勤部门得把握好补给如何跟上、补给是否需要跟上、哪一支部队需要原地消耗自带物资、情况维持多久、坏处和好处都有啥,等等等等。

落实到口粮和伙食的问题时,就得考虑战役开展后的可能变化了。理论上,只要处于进攻阶段,野战厨房就很难时刻跟上前线的变动。比如在未夺得制空权的地域实施突围或穿插战,各级指挥员会视乎形势决定应该是出战前先让大家填饱肚子,还是携带尽可能不拖累行军速度的份量(等实现作战目标后再静候野战厨房)。

image.png 

未分发的随身口粮一般储存在野战厨房的储物间内,不然就是在前线和后方来回的运输载具里(不少是骡车、马车)。最极端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空运为第一线部队送去给养。

以1942年德军冬季作战手册(Merkblatt 18a/17, Taschenbuch für den Winterkreig)中的条文为例:“如可预期的24小时内无搭建野战厨房的可能,请优先发放咖啡粉、茶包及相对应的配套口粮等物资,以确保作战兵员能自行准备热饮热食。同时为防止超荷,只发放必要的配额即可,否则便根据实际情况抛弃不必要的部分。”由此可见,食物并非越多越好。

另外,前言引用的文献里还有这么一段:

…Until that time, the men had to survive on combat rations, more popularly as ‘iron rations’ that -whenever possible- were swapped for fresh products with the local population.

……直到补给运抵前,将士们只能依靠——戏称为‘铁口粮’的——随身食品,或尽可能跟当地人交换新鲜食物。

这里所说的“铁口粮(Eiserne Portionen)”得名于随身口粮中常见的罐头食物。还有份量缩减为前者二分之一、由纸质包装食品与金属罐头混合组成的“半铁口粮(Halb-eiserne Portionen)”,适用于急行军或快速反应目的。

image.png 

“铁口粮”的现代复刻,图中的标签在二战时并不存在,纯粹为方便玩重演而加上。

image.png 

真正的原品“铁口粮”,图中只是部分,还缺了盐包。

image.png 

“半铁口粮”,同样是现代复刻。

战争爆发前,德军严令每一名步兵都得严格遵照指示往面包袋备好两份“铁口粮”和一份“半铁口粮”,足够60小时的作战所需热量。接收、清点、储存、运输、分发随身口粮是Feldverpflegungsoffizier(字面意思:“战地给养官”)的责任,而各连指挥员则需要保证每一名部下的身上永远备有口粮,一旦野战厨房无法跟上,就会下令各兵员消耗各自的随身食物。领取到口粮的人员不得未经命令私自食用,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禁闭。

image.png 

M1931面包袋(Brotbeutel),用于收纳随身口粮和单兵餐具,外面再搭钩野战饭盒与水壶。战后仍被东德人民军使用至1956年。

当然,“巴巴罗萨”作战之前的德军回忆录很少提到食用随身口粮的记载,换句话说就是在波兰和西欧前线的野战厨房总能及时供应。等过了苏联战场的第一个冬季,原地消耗口粮或设法“征集”粮食的情况就越来越多了。

image.png 

一个典型的给养清点画面。

image.png 

Kradmelder,摩托车兵,主要负责传递命令和侦察敌情,必要情况下也需要玩一把东线版《死亡搁浅》,给前线运送口粮。注意其背后的热食保温箱。

要研究“铁口粮”无法像说美军的K-Ration那样子一目了然,德军的制式随身口粮伴随着整个战争的进程不断更改。假如单纯以1939年的战地给养手册(Der Feldverpflegungsbeamte)为依据,一份完整的“铁口粮”应包括300克饼干(Zwieback、Harteks之类的传统饼干,也可能是Knaeckebrot这种压缩饼干)、200克保鲜肉类(Fleischkonserve)、150克脱水蔬菜(或者罐装蔬菜)、25克“替代咖啡”(Kaffe-Ersatz,用甜菜或麦芽为原料制作的人造咖啡)以及25克盐。

image.png 

500克装的脱水蔬菜,足够三名士兵。

image.png 

600克装脱水蔬菜,右边为现代复刻。

image.png 

三种不同容积的肉类罐头,针对不同作战时长和烈度,虽然850克的很少用到。

至于味道,1945年的美军军需部门想方设法集中那些存活过战争的德军口粮,并做了为数不少的研(试)究(食)。在1947年5月份生成的报告中,美军给予了德军肉类罐头高度评价,尤其是烧牛肉(Rinderbraten)罐头的口味和热量配比认为十分合理,对口感近似于“斯帕姆”午餐肉的Schinkenwurst也表示惊叹,但批评了德军肉类罐头缺乏必要说明,不管内部是何种肉类都纷纷只用“保鲜肉”一词带过的做法。

这其实是个误会,因出于节省工时需要,与德国军方合作的生厂商不会在罐头额外喷漆或贴上标签,只需在集体运送这些罐头的木箱涂上说明即可。一部分生厂商会在罐子的封盖打印军方提供的代号方便后勤人员进行识别,只是大部分士兵仍不得不像领盲盒一样瞎猜自己拿到的内容。

image.png 

典型的“Fleischkonserve”罐头,净重200克,外表不喷漆,也不贴任何标签。

image.png 

一款有代号标记的850克罐头,“RS”表示烧牛肉。

除上文中的烧牛肉和“德版斯帕姆”外,火鸡肉(Truthahnbraten)与鸡肉(Hahnchenfleisch)罐头也是铁口粮里的常客。国防军的作战部队还极其依赖一种叫Erbswurst(字面意思:“豌豆肠”)的浓缩汤块——六块脱水豌豆汤料被包裹在香肠状的纸质包装内,随便一块扔入半品脱的沸水里煮一分钟,便煮成一人份的豌豆浓汤。当英美的轰炸严重影响德国本土的生产后,军方又改为大量采购民间食品以补充空缺,比如在卡昂战役时的德军士兵偏爱名为“幸运草”的西红柿浓缩罐装汤。

image.png 

Erbswurst实物图,发明于19世纪末,两次世界大战、乃至冷战时代的东西德陆军也有食用。

image.png 

罐装西红柿汤(复刻),标签纸同样是为了玩重演而加上的

image.png 

出现于1947年美军报告中的20克装浓缩汤块。

总的来说,因为战争形势的变动,生厂设备受到破坏,后勤部门随机应变,采购单位经常性即兴用第三方产品补充库存等理由。整个二战期间,铁口粮无法做到从始至终保持原样。以下罐头种类均在德军士兵的面包袋里出现过:

l 培根

l 豌豆培根

l 风干牛肉

l 酱汁牛肉

l 豌豆牛肉

l 肉类乱炖

l 大麦胡萝卜牛肉

l 酱汁牛柳

l 腌卷心菜酱汁牛肉

l 酱汁牛扒

l 土豆芹菜牛肉

l 土豆青豆牛肉

l 牛肉古拉什

l 血肠

l 法兰克福肠

l 火腿

l 土豆芹菜火腿

l (猪头)肉冻

l 肉糜混大米

l 羊肉豆类杂烩

l 马肉

l 土豆豌豆猪肉

l 油猪肉(Schmalzfleisch,即混合大量猪油的猪肉糜)

l 盐水沙丁鱼

等等等等....

image.png 

“Eintopf”(复刻),字面意思“一锅”,适合于浇灌烩饭的清汤罐头。

结束本文前,我们先简单总结纳粹德军其它兵种版本的铁口粮。

山岳猎兵、空降猎兵等精锐单位拥有比普通陆军更高的“享受”,其中后者的口粮内含有奶酪罐头、双份数的肉类罐头、含咖啡因的浓缩巧克力(当作能量补充剂)、糖果以及Milchkaffee,一种混合奶粉的速溶咖啡。

image.png 

“Scho-Ka-Kola”(复刻),绰号“飞行员巧克力”,对于空军、空降猎兵是标准配备,陆军作战单位只能偶尔通过奖励获得。

image.png 

《使命召唤》初代里的25血恢复包(右),用的就是Scho-Ka-Kola造型。

image.png 

供应空军和空降猎兵的速溶咖啡(复刻)。

供应武装党卫军的口粮无论是工艺、质检标准,都远高于国防军的版本:罐头喷涂有防锈漆,目的是能应对各种野战环境和恶劣天气。党卫军单兵常备口粮的份量为96小时,即约25盎司的混合谷麦面包(Graubrot)、6到10盎司的罐装肉或罐装香肠、5盎司的蔬菜、1/2盎司的黄油或果酱、5克白砂糖、真正的咖啡与6根香烟。有时候,罐装猪肝肠(Leberwurst)会当成特别补充品发放,算是战斗前的加餐。

image.png 

党卫军特供猪肝肠罐头(复刻)。

以潜艇部队为主的德国海军则有着完全截然不同的罐装口粮体系,毕竟常备有艇厨和简易厨房的封闭环境还是依赖非罐装的保险食材更加经济。下一次,我们来看看到底Kriegsmarine出航时的伙食能丰盛到哪种程度。w

 

参考出处:

  1. Agustin Saiz, Deutsche Soldaten: Uniforms, Equipment & Personal Items of the German Soldier 1939-45, 2008

  2. (铁十字论坛)http://www.dererstezug.com/IronRation.htm

  3. Heeres-Dienstvorschrift 86/1 - Vorschrift für die Verpflegung der Wehrmacht bei besonderem Einsatz:  Einsatz-Wehrmachtverpflegungsvorschrift.  (Berlin: Reichsdruckerei, 20 June 1940).

  4. Quartermaster Food and Container Institute, German Rations and Subsistence Items, May 1947.


“铁口粮” —— 二战德军随身口粮简史

图文简介

二战德军的口粮的一个基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