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一位美国医生的墓志铭。

医生和药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现在的新冠肺炎,实际上就无药可治。
所有病人,无论症状轻重,最终都是靠自身免疫系统硬抗过去的。
医护人员做的主要是“支持疗法”,也就是缓解疾病症状,维持生命体征,治标不治本。

这个时候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就派上用场了,“标本兼治”是它的强项。
前天,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公告: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文中介绍,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
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
听起来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所以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的患者有救了吗?

并不是这样,相反,这可能是一个很可怕的消息。
首先说“疗效”。
反正也没有病例对照,你说有效就有效呗,毕竟“多喝热水”也可以改善很多症状。(药方注明:如有条件,每付药服用后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这不就是多喝热水?)
60%改善,30%平稳,对于一个大部分患者为轻症,多数患者可自愈的疾病而言,这也不奇怪吧?
为什么要把功劳记在中药上?(试点的214例是轻症还是重症?)
另一个角度,有10%的患者吃了中药之后症状反而不平稳,甚至加重,这能怪中药吗?
当然不能。那为什么报喜不报忧?
所以没有对照,这个结果就是毫无意义的。
题外话,那个瑞德西韦“有特效”的说法也极不可靠,因为只有美国1例病例,而且是在用了万古霉素等强力抗生素之后,鬼知道它是不是个“摘桃子”的。
传说在武汉做了270例临床实验,结果96%有特效(已辟谣)也是同理。
96%有特效,不就等于说对照组也有特效吗?(西药临床必有对照)
对照组都特效了,那这个药还有个屁的特效,无非是安慰剂。
所以验证药效要有对照,要去掉安慰剂作用。
但前面也说了,偶尔治愈,总是安慰嘛。
中药的安慰剂作用确实很好呀,毕竟信则灵,凭啥不让用呢?
如果用了之后,群众情绪稳定,不也是大功一件吗?
安慰剂,一般都是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吃了没用但也无害,比如用淀粉灌的胶囊。
那就来看看官方公布的药物配伍吧。

这里面有很多属于药食两用,食品中常见,比如杏仁、生姜、山药、陈皮、石膏(点豆腐)等,吃吃无妨。
但这个方子真的“性味平和”吗?
未必。
比如细辛,马兜铃科植物,《中国药典》规定不超3克,清肺排毒汤用到了6克,果然是特事特办了吗?
细辛含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一类致癌物,伤肝肾。
它还含有黄樟醚,有肝毒性,可诱发肝癌。
致癌物没有阈值,只要你吃,就会增加致癌概率,至于最后会不会得癌症,得看你的运气。
就算你不得癌症,得个肾衰竭也够呛吧?
中国台湾号称洗肾之都,怎么来的?
国外一些医院在诊断肾衰病人时甚至有专门选项问你“是否吃过中药”,为啥?
04年的时候,原食药总局专门发文,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制剂的监管,为啥?
其实我并不反对用“清肺排毒汤”,毕竟反对中医药与当前的大政方针不符,说不定还给你扣一个不爱国的帽子,说你数典忘祖,跪舔欧美。
所以对于危重症病人,我特别支持用,反正不管用啥药都随你,“救命要紧”,以后就算有后遗症也不好意思怪你。
但对于轻症和中度症状患者,只有较小概率转重症,是否有必要,在不知道吃中药到底有没有用的前提下,去冒肾衰和癌症的风险?
尤其考虑到武汉市本着“万一有用呢”的心态,要求所有病人全部喝上中药。
为了避免未来出现大量肾衰或肝癌患者,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中药里面有明确肝肾毒性的药物去掉?
或者退一万步,这个方子只给七老八十的人用,反正他们未必能活得到肾衰或癌症的时候。
你说这样是不是更符合逻辑,也更负责任一些呢?

另外中医药管理局也明确了,这个方子不能用来预防新冠肺炎。

所以你千万别没事乱喝,否则“治未病”没搞成,治出病倒是很有希望呢。


清肺排毒汤,建议仅用于特别危重的病人或老人!

图文简介

医生和药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现在的新冠肺炎,实际上就无药可治。所有病人最终都是靠自身免疫系统硬抗过去的。医护人员做的主要是“支持疗法”,也就是缓解疾病症状,维持生命体征,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