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接受采访,为公众深入解读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从而影响大气环流的一种自然现象。厄尔尼诺事件一般发生在12月份左右,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时候,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洋表层温度会升高1~3℃左右,海洋温度上升,会导致海洋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使海洋周边的大气环流和全球的大气环流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天气和气候异常。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冬行夏令”现象。丁一汇解释,冬行夏令主要指本应该在夏季发生的气候变化,提前在冬季出现。每年初夏到7月中旬,我国江淮地区会发生连续的降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但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会影响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使得海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慢慢东移,水汽也随之进入长江流域,与冬季的冷空气相遇,梅雨季节将会提前至2~3月份,从而导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低温多雨甚至冰雪多雨的天气。

而对于我国目前在大气科学和气候科学的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丁一汇总结为四个方面。首先,我国的数字天气预报逐步走向客观定量化,过去只能预报3天之内的天气情况,而现在可以延长至7天左右,且准确率较高;第二,经过科研人员20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数值气候预报模式系统,它能够量化地预报一个月乃至一年的气候情况,为农业、工业、航空业等部门提供更可靠的天气信息;第三,我国预报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第四,我国发展研究了气候变化预测模型,并与全球科学家一起,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巴黎公约》,这有利于实现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与防御。

而在气候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丁一汇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强调,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比如,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怎样才可以把这个升温降到人类可承受的安全层面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科研成果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研究,再根据研究结果对社会各部门进行职责分配,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

对于大气科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丁一汇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必须将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三者结合,只有充分了解气候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气候变化。同时,科研人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进行跨学科学习,这样才能用科学原理向大众解释气候变化的原因,并进行深入研究。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大气研究需将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相结合

图文简介

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冬行夏令”现象。丁一汇解释,冬行夏令主要指本应该在夏季发生的气候变化,提前在冬季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