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丽叶䗛[xiū]是一种大型的拟态树叶的竹节虫,它由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刘胜利先生于1990年在《昆虫学报》上发表,依据的标本是一只采自海南的雌性。
那篇文章的综述部分还提到了唐代房千里撰写的《投荒杂录》,指出这本书中有古人采集叶䗛用于制作春药的记述。我一直没有考证《投荒杂录》的原文,不过想来描述应该很有趣,有“考究癖”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看。 来找找今日主角。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中华丽叶䗛是中国有记录的七种叶䗛之一。严格来说,丽叶䗛和叶䗛稍有差异,虽然它们都归属于拥有五十余个已知种的叶䗛属(Phyllium),但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亚属。 在形态上,叶䗛亚属 Phyllium (Phyllium) 的前足胫节外侧没有大块的叶状扩展,而丽叶䗛亚属 Phyllium (Pulchriphyllium) 则有显著的扩展物。不过,这个差异在一些种中可能显得模棱两可,这也导致一些物种的亚属归属出现不同意见。 丽叶䗛(左)与叶䗛(右),前足胫节外侧是否有显著的扩展,是两个亚属的区别。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中华丽叶䗛是标准的丽叶䗛亚属成员,很可能也是中国唯一有分布的一种丽叶䗛;早年文献中所记载的丽叶䗛 P. (Pu.) pulchrifolium,或许是被误判的中华丽叶䗛。 广布东南亚的丽叶䗛亚属还包括了世界上最大型的一种叶䗛——巨丽叶䗛 P. (Pu.) giganteum。它分布在马来西亚,目前在产地已经有成熟的饲养场,通常以宠物或标本的形式出售。在各地的自然博物馆,巨丽叶䗛几乎已成为昆虫展区的标配。 这片“叶子”,由红变绿 和其他叶䗛一样,中华丽叶䗛的一生都在惟妙惟肖地模拟树叶——除了刚刚孵化的那几天。新孵化的一龄若虫非常活跃,它们善于快速爬行;鲜红的体色显得十分招摇,似乎是在拟态不适口的蝽类昆虫。 快速爬行有助于若虫尽快找到寄主植物,这在植物多样性极高的雨林环境中至关重要;假如没能及时找到寄主,这些新生的小若虫就会被饿死。鲜红的体色则为这些一刻不停的攀爬者提供了保护,鸟类或其他食虫小动物会被障眼法蒙蔽,“认为”它们是不能食用的有毒昆虫。 若虫经过一次次蜕皮逐渐长大;遇到惊扰时,它们还会卷起腹部*,遮挡住容易暴露的头和足。(这里的“腹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肚皮,而是昆虫身体头、胸、腹三段中,靠后的部分。) 腹部卷曲盖住身体的雄性若虫。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不过,再完美的伪装也难保十全。断足逃跑是这些温和的植食昆虫保命的最后手段,尽管这不是稳妥的保命机制,但至少能有一线希望。那些被小鸟、蜥蜴、螳螂甚至蚁群一口咬住腿脚的叶䗛,会在第一时间自断掉遭受攻击的那条腿,并从寄主植物上跌落掉进树丛,让敌人难再找到它们。 断掉的足会伴随一次次蜕皮逐渐长出。但和其他昆虫一样,中华丽叶䗛若虫的蜕皮次数也是几乎固定的,所以越大龄的若虫发生断足,完全复原的概率就会越低。成虫阶段断足就不会有再生的机会了。 大翅膀的代价 在云南和海南,中华丽叶䗛在四到五月陆续成虫。在云南南部的观察中,新羽化的成虫常常出现在较低的位置,我猜测这是羽化时需要较高湿度,末龄若虫主动爬向低处所致;而在其他季节,无论若虫还是成虫,所处的位置常常都很高,这一点和同地分布的其他叶䗛明显不同。 中华丽叶䗛的两性外形差异较大。硕大的雌性非常宽阔,它们有着短小紧凑的触角,以及宽大、覆盖住腹部大部分区域的前翅——雌性叶䗛的前翅是完善它们拟态的一个重要部分,隆起的翅脉能拼凑出叶脉的模样。 与中国有分布的其他叶䗛不同的是,雌性中华丽叶䗛的后翅退化殆尽,仅有一个几毫米的残留结构;而雄性依旧有发达的后翅。为了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配偶,雄性叶䗛不惜让突兀的长翅破坏它们拟态的外形。这也为我们展示了物种在繁殖压力下的演化“抉择”,一如有着夸张尾羽的孔雀,雄性叶䗛也在以生命安全为代价,换取更多的繁殖机会。 雄性中华丽叶䗛还有着一对粗长、多毛、稍呈栉状的触角,这样的触角有助于它们更敏锐地感受弥散在空气中的、由雌性散发出的信息素。(上右图可以看到雄性的触角) 与雌性不同,雄性中华丽叶䗛的前翅非常短小,仅覆盖在宽大后翅的基部;停息时,它们的后翅会像折扇一样合拢。 对于同期孵化的个体,雄性中华丽叶䗛常常稍早羽化。饲养环境下,在羽化后的第二天,它们就可以与雌性交配;这一点比较出乎意料,因为多数昆虫在羽化后都要有一段时间的成熟期。和其他竹节虫一样,雄性中华丽叶䗛同样可以在休息几天后多次交配,直到衰老死去。叮当作响,是卵在弹跳 成熟的雄性中华丽叶䗛在夜晚常常变得活跃且善飞,这也使得它们很容易被灯光吸引。早年的采集者常常以灯诱作为夜间的主要采集方法,所以采获的叶䗛类标本以雄性居多,无法飞行也没有趋光性的雌性标本则十分罕见。 不过在通过观察寄主植物来寻找的采集中,雄性比例常常远小于雌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雄性寿命较短,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实际性别比例较低——毕竟很多种叶䗛都可以实现孤雌生殖。 尽管雄性成虫寿命不长,但雌性中华丽叶䗛成虫却非常长寿,每年直到十二月,依旧能见到“年事已高”的雌虫。雌性中华丽叶䗛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彻底成熟,才能开始产卵。在此期间,雌性会持续大量进食;尽管身体看起来似乎是个薄片,实际上它们满腹食物,非常“压手”。 中华丽叶䗛的卵不会被直接产出,而是通过腹部末端的瓣状结构卡住一段时间,适当时再通过腹部有力的抖动,将卵弹出。弹出的这一下有很大的力道,如果将叶䗛饲养在玻璃或塑料容器中,你甚至能听到容器壁被弹出的卵撞击发出的清脆声响。 携带卵的雌性中华丽叶䗛(局部放大),图中黑色五棱的便是卡住的卵。图片: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相比中国的其他叶䗛,中华丽叶䗛的卵非常硕大,且有五个纵向的翅状扩展。成熟的雌性会以每天一枚左右的速率持续产卵,直至死亡。卵通常会度过相当漫长的滞育期才能孵化。 当一枚枚虫卵落进季雨林下丰厚的落叶层,当一只只鲜红的小若虫在漫长的孵化后出现,这属于中华丽叶䗛的新的轮回,也将伴随着季雨林新的雨季,如期而至。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7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吴小咖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