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
一说到鸡蛋
那可是众多食物中的
“佼佼者”
不仅营养丰富
而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比如炒着吃
蒸着吃
或者煮着吃
都阻挡不了它的美味
正因为鸡蛋如此“优秀”
所以坊间关于它的说法
也是各种各样
“皮蛋铅含量很高,食用会导致铅中毒”
“散黄蛋是被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蛋”
“吃长斑点的鸡蛋会要命”
“毛鸡蛋有毒坚决不能吃”
……
那么
以上种种说法
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今天就一一跟大家说清楚
吃皮蛋会导致铅中毒?
对于皮蛋而言,传统制作工艺的确会使用氧化铅,所以其中也会含有铅元素。
但根据国家标准“GB/T 9496-2014《皮蛋》”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规定,皮蛋成品中铅含量控制在0.5mg/kg以下是可以生产并食用的,也就是说,符合国家标准的皮蛋食品可以食用,并不是吃了就会出现铅中毒等一类的危害反应。
并且,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现在皮蛋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可以减少或者不使用氧化铅,比如说用无毒涂料、碘化物等一些物质代替氧化铅,铅含量可以降到0.09mg/kg,“无铅皮蛋”的出现降低了铅含量,相对而言更加放心。
因此,皮蛋不会导致铅中毒等反应,但还是建议少吃。
“散黄蛋”是被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蛋?
事实上,导致出现“散黄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机械性散黄:鸡蛋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剧烈震荡引起蛋黄膜破裂。
受精散黄:受过精的鸡蛋经过一段时间孵化,蛋黄存在发散。
存放散黄:随着鸡蛋的存放,蛋白稀化,水分物质向蛋黄逐渐渗透,直到体积膨胀撑破蛋黄膜出现的散黄现象。
微生物导致的散黄:细菌等微生物通过蛋壳气孔侵入鸡蛋内部导致的散黄。
在保证安全品质的前提下,前三类“散黄蛋”都可以加热完全后放心食用;而被微生物污染所导致出现的散黄蛋不可食用,风险较大。
当然,如果不确定家里的鸡蛋为何出现“散黄现象”,建议不要继续食用了;再或者散黄鸡蛋如果出现了臭味、异味,也不可继续食用。
因此,“散黄蛋”出现的原因众多,还要理智看待。
吃“长斑点的鸡蛋”会要命?
坊间流传“蛋壳上长斑的鸡蛋很可能感染了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食用会中毒,严重甚至会致命”。
其实,鸡蛋长斑只是蛋壳异常的一种表现,和多种因素有关,但和沙门氏菌的感染侵袭不存在直接联系。
鸡蛋长斑可能和母鸡年龄增长导致的雌激素分泌减少、禽类的营养摄入、鸡蛋的清洗过程、存放环境以及疾病等因素有关。鸡蛋存在斑点和蛋品的质量并无直接联系,单凭鸡蛋长斑判断其被沙门氏菌感染并不科学。
所以,鸡蛋“长斑的鸡蛋”缘由众多,但和沙门氏菌的感染侵袭不存在直接联系,还请科学对待。
“毛鸡蛋”有毒坚决不能吃?
对于“毛鸡蛋”而言,是否能吃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安全。
食用毛鸡蛋会增加感染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机会,但要是能够保障毛鸡蛋的安全(保证孵蛋场所的卫生环境、孵化之后可以及时冷藏加工、食用前充分加热等),其实也是可以食用的。
“毛鸡蛋”本身是蛋类孵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整个过程中其实并不会产生所谓的有害物质,理论上完全可以食用;只是蛋的孵化过程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但这个条件也适合细菌等物质生长,如果不能保证环境的卫生和清洁,就很容易出现沙门氏菌等危害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毛鸡蛋”并不存在坊间言论中提到的神奇营养和功效。
因此,正规场所加工售卖的毛鸡蛋可以少量食用,但街边摊售卖的毛鸡蛋安全风险较大,不建议选择。
除了这些以外,类似“虎皮蛋会诱发癌症”、“裂纹蛋细菌爆棚”、“粘壳蛋对身体有害”等言论更多属于夸张型谣言,建议多加考量,不可深信。
什么样的鸡蛋不可以吃?
1、未加热烹熟的鸡蛋
没有熟透的鸡蛋不能吃,容易增加沙门氏菌等有害物质的感染风险,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因此,“溏心鸡蛋”并不建议食用。
2、已经变质的鸡蛋
已经发臭、变质的鸡蛋不能食用。
3、不明原因的散黄蛋、路边摊贩售卖的毛鸡蛋
容易存在风险且不明白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的鸡蛋,不建议食用。
吃鸡蛋要注意什么?
1、适量食用,正常人每日1—2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食用鸡蛋每周不超过8个。
2、吃鸡蛋,全蛋更健康,不要扔掉蛋黄。
鸡蛋应该如何保存?
1、低温保存
温度越低,更有利于延缓鸡蛋的各种变化,建议将买回去的鸡蛋放到冰箱冷藏室储藏(4℃左右的冷藏环境下鸡蛋可储存一个月)。
2、合理摆放
大头朝上摆放鸡蛋,避免出现“贴皮蛋”和“靠黄蛋”,保证鸡蛋的安全性和品质。
综上所述
对于以上种种言论
一定要科学对待
切不可盲目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