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过方便面、油炸类或膨化类零食的包装食品配料表,一定对“棕榈油”三个字不陌生。这种堪称现代食品工业灵魂的原料,即来自我们今天的主角油棕。但,棕榈油到底长啥样?它并不像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或玉米油那样,以桶装油的形式单独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供人挑选,而且恐怕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亲眼见过它。油棕(Elaeis guineensis)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长年都有收成的植物。它们雌雄同株,多年生,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平均每公顷年产油量高达4.27吨,是花生的5~6倍、大豆的9~10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称。油棕的原产地在南北纬20°之间、海拔1500米以下的非洲西南部湿热河谷从林中;目前已经被广泛种植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非和西非、东南亚、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北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也有种植油棕。
作为一种新兴的、潜力巨大的木本能源树种,油棕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结果期长,含油量高。油棕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6~7年之后进入旺产期,经济寿命长达20~25年。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
2)适应性强,便于管理。油棕能够在干旱和贫瘠的地区生长,病虫害少、树冠覆盖率高且稳定。
3)生产成本较低。油棕管理粗放,操作方便,投资回报的期限长。
油棕的果实是生产棕榈油的关键部位,成熟后是十分诱人的宝石红色,外形酷似光亮的大红枣。将油棕果一劈两半,可以看到:金黄色的果肉包裹下有一粒硬质的果核(内果皮),果核内是白色的种仁(种子的胚乳)。分开榨取果肉和种仁,就能分别得到棕榈油和棕仁油。
据考古研究,人类食用棕榈油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由于果皮中带入的大量脂溶性成分β-胡萝卜素,粗榨棕榈油呈橙红色,初炼后仍为深黄色,通过精炼可以达到接近无色透明。在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等,其中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最高,分别高达38%~46%和39%~45%。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如12度棕榈油(指要达到12℃才能熔化成液体的棕榈油)、24度棕榈油、33度棕榈油、58度棕榈油等。前三种熔点较低的棕榈油常用于食品行业,而熔点较高的棕榈油常用于油脂化工业,可作为生产皂类产品、生物柴油、润滑剂、工艺蜡烛、硬脂酸、甘油等的原料。
此外,油棕榨油后剩下的糟粕可作饲料和肥料,割取油棕的树汁还可制糖和酿酒。棕榈油可以说是天生为加工食品而生,因为它不仅是所有植物油中价格最低的,而且还是最耐用(稳定)的天然油脂,即使是长时间受热,产生的过氧化物也不多。这使得棕榈油具有其它植物油难以媲美优点:稳定性良好,抗氧化。
此外,棕榈油炸出的食品色泽好、不易变质。这也是为什么棕榈油成为油炸类、膨化类加工食品的原料。制作中秋月饼以及各种酥皮、酥心糕点所用的起酥油,也是以棕榈油为主。 而将棕榈油加氢饱和化,就可得到性质类似黄油的氢化棕榈油——也是最主要的氢化植物油。市面上的人造乳酪、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基本都是氢化棕榈油。为什么这么好的棕榈油却很少用于家庭烹饪呢?这可能跟它的口感有关。国人长期用花生油、菜籽油或调和油炒菜做饭,做出的饭菜油味较重,更适合我们的口味。而棕榈油的口感过于清淡,更适合凉拌菜,用量不大,因此在中国市场上很少供应。浑身是宝的油棕,从树干到果皮,全部可以加工成棕油制品。面对这样巨大的利益,人类不可能不心动。二战后,棕榈油产业在东南亚飞速发展,从1976年至2018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的产量增加了9倍,占全球总产量的85%,全球93%的油棕工业种植都集中在这两个国家。近二十年来,人们对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油棕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也不断革新,两相协力,让世界棕榈油总产量迅速增长。今天,棕榈油产量已超过豆油,成为全球第一大油脂品种。
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油棕种植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油棕性喜欢全年高温多湿的环境,因此种植区与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高度重合。东南亚(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主)和非洲(以尼日利亚为主)是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世界上88% 的棕榈油来自这些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当地的原始雨林遭到了疯狂的砍伐,2005年至2015年间,婆罗洲被毁的森林一半都是由于棕榈油工业。热带地区的原始雨林保存着地球上最高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的雨林不仅是众多原生动物和原住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所在。原始热带雨林被整齐划一的油棕种植林取代,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动物饱受困扰。红毛猩猩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例子。2019年11月,马来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死亡,油棕种植林带来的伤又一次戳痛了人们:这是奄奄一息的警告,也是大厦将倾的提醒。
而占领了其他邻居生态位的油棕,其实过得也不好。油棕三年成材,有二十五年的经济期,在这二十五年间,它们也是被资本疯狂压榨的对象。油棕种植园普遍采用单一作物种植,林间鲜有动物栖息。为数不多能在绿色沙漠一般的油棕林间兴盛繁衍的,反而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马来亚木鼠(Rattus tiomanicus)、黑鼠(Rattus rattus)等对农业有害的动物。对于它们而言,进入一望无际的油棕林就如同狼入羊圈。
此外,棕榈油加工过程释放的废气和废水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继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失衡和社会冲突问题,如物种多样性丧失(包括明星物种的潜在灭绝)、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气候反常、农业减产、非法劳动力输入、原住民贫困加剧等等。为了保护环境,全球众多环保组织还曾展开过声势浩大的保卫活动,呼吁全人类重视雨林消失的严重性,最后还真得迫使一些棕榈油公司停下了毁林的步伐。但这还只是阶段性的胜利。雨林的命运何去何从,或许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油棕是无辜的,它只是一种有高产油天赋的植物,利欲熏心的是人类。希望未来能够有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使保护与利用并重前行,寻求利益与生态的平衡,方不负地球母亲的慷慨给予。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6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版纳花轮君、@媗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