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吉菁菁 供图/视觉中国
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阅读是一个连续的、受到自己所“编辑”的视窗和社会关系网影响和驱动的过程。 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定制,决定了我们的视界和眼界。 而我们置身其中却常常不自知,这正是新媒体时代阅读科学时,需要常常警醒自觉的地方。
加拿大著名文学家和媒介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媒介是人的延伸”,道尽媒介对于我们感知和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性。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弗朗西斯·培根在其《论读书》中,则把读书视作一个人完备才智的重要途径:“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因为“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道尽阅读对于我们心智成长和提升的重要性:“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不仅早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利器,而且也已经成为当代文明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从气候到环境,从生物疫苗到食品安全,从万物互联到人工智能,科学已经成为当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亮丽底色。阅读科学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知识消费,更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整体的长远福祉。
在人机日趋合一的新媒体时代,阅读变得日益便捷,而阅读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如报纸衰落无碍新闻永在,世易时移,阅读和科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并未稍减。但另一方面,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在一个信息爆炸、人人皆媒的时代,阅读或内容消费的头等问题,是我们如何在现今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有效阅读,尤其是如何有效阅读科学。
何谓有效阅读?这里其实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三是阅读的效果或影响。让我们结合最近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事件来进行说明。
11月25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实验室在Youtube平台发布视频介绍经过胚胎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女孩健康出生,视频引发国内外媒体、科学家乃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11月28日,贺建奎现身在香港召开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发表演讲并公开回应各方质疑。
这个事件一方面涉及前沿生物科技——基因编辑技术,另外一方面又因贺建奎罔顾科学共同体达成的在人体胚胎层面进行基因编辑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引发科学家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关切。最初视频发布一周内,笔者以“基因编辑婴儿”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显示相关“资讯”类文章达到19.9万篇,议题热度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和内容,读者如何选择读什么?其实这早已被用户自己设定好了。根据已有调查,目前我国民众对一些热点事件的了解,很大程度是以社交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作为主渠道的。在这个被北大刘德寰教授称作“有群无众”的时代,不同的人通过两微一端其实所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端视其所关注、订阅、定制的对象是谁,取决于用户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这,也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用户所看到的关于本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报道的观点、分析的视角和框架以及所蕴含的价值偏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我们的内容阅读和消费,常常是伴随着事件本身而动态推进的,阅读是一个连续的、受到自己所“编辑”的视窗和社会关系网影响和驱动的过程。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定制,决定了我们的视界和眼界。而我们置身其中却常常不自知,这正是新媒体时代我们阅读科学时需要常常警醒自觉的地方。
关于阅读的方式,由于人们本身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好逸恶劳的内在天性,使得我们大多数人无可避免地成为经济学中所谓信息吝啬者(information miser),从而通常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会更多地依赖他人——特别是我们所信赖的信源所提供的观点、分析和看法,来形成我们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印象,个人的独立判断和理性思考在走马灯似的接踵而来的推送信息和观点意见面前,常常容易轻易缴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有意识的反思和整理、完善我们的订阅、关注对象,整理和优化社交网络,对于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理性的、平衡的外部世界和他人的观念世界,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世界观,至关重要。在仍在持续发酵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诸如“知识分子”“果壳网”等公号,提供了比较及时、兼顾科学性和易读性、连续、多角度的一手跟踪报道,是了解具有这类争议性科学类议题不可多得的优质信源。但同时,社会化媒体平台包括这类公号,毕竟和传统的媒体所遵循的新闻生产原则有所不同,大多带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价值判断。惟其如此,新媒体时代的科学阅读,包括阅读科学更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后是阅读的效果问题。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普通用户即使不直接生产通常意义上的新闻或知识内容,但也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参与到社会整体的信息内容生产之中。用户生产内容因此具有了更广义的内涵。用户作为内容产消者(prosumer),使得其对流经网络空间的各类内容所施加的每一点编辑增删和注解评论以及随后的分享,都有可能影响和启发网络空间中的其他某些用户。阅读由此成为一种更加社会化的活动。
从读什么到怎么读以及阅读以后的分享,我们都无可避免地和他人的关切和反应纠结在一起,很少能完全置身事外。回到培根所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们不妨也重温马克思对人性本质的精辟界定:人是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包括对科学的阅读,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化协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