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人与人之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的现象,形象地比喻为“藕断丝连”。正如唐代诗人孟郊的两句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藕断丝连”这个成语形象地说明了莲藕的独特之处。

藕折断了,在断面上却总是连着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那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这就得从莲藕独特的组织说起。

 

“藕丝”是莲藕的“血管”

 

原来植物要生长,就必须要有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这类组织就是导管和管胞。导管和管胞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莲藕的丝,就是莲藕中的导管,是用来为莲藕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黏液蛋白。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增厚,呈现各种纹理,有的是环状,有的是梯状,有的是网状。在莲藕内部,导管壁增厚部分却连续成螺旋状,在形态学上被称为螺旋状导管。管胞螺旋较厚,且具有韧性。当藕被折断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螺旋”被一圈一圈打开,成为螺旋状的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藕断丝连”现象了。

 

“藕丝”并非圆柱形而是扁平形的

 

你可能觉得“藕丝”如动物体内的血管一样,是圆柱形的,其实不然。

藕丝非常细,只能放在显微镜下观测,它的横切面是扁平的带状螺旋体。每根藕丝通常是由3到8条更细的丝并行排列组成,也有十五条细丝组成或少于三条细丝组成的,但不太容易见到。每条细丝的直径约为3到5微米。在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藕丝在藕的横切面上分布得很均匀。藕丝成员的每一条细丝,均是由木质纤维素组成。

藕已断,丝仍连,在咬食或手掰时尤为明显。但如果藕不是被折断,而是被利刀切断,那么,就很少会在切口上看到这种丝,因为螺纹导管壁也同时被切断,就跟弹簧被切断了一样,这样藕断丝也断了。

 

“藕断丝连”现象并非莲藕独有

 

“藕断丝连”现象,不独是藕,在荷花的其他部位,比如莲藕的叶柄、花柄、叶内、花瓣、莲蓬,甚至在莲子中,都有这种螺纹导管的结构,也能出现“柄断丝连”“叶断丝连”的现象。如果你把一截荷梗一段一段地折断,提起来就会像一长串绿色的“灯笼”,连接这些小“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

世界上,类似莲藕这样,具有螺纹导管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杜仲的叶和皮,折断后丝也很长。只是由于藕早在几千年以前我国就有栽培,早为人们所熟知罢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藕断”为什么还会“丝连”?

图文简介

人们常把人与人之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的现象,形象地比喻为“藕断丝连”。正如唐代诗人孟郊的两句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藕断丝连”这个成语形象地说明了莲藕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