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世界上最猛烈的海洋自然灾害之一。除北冰洋外,地球上的其他三大水域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多次发生过海啸,也都有重大灾难性海啸的记录。海啸是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掀起的惊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甚至数十米,犹如一堵“水墙”。这种“水墙”内含有极大能量,且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起初,能够造成较大破坏性的海水特殊波动现象,被统称为海啸,并按其成因分为地震海啸和气象海啸。而地震海啸不仅是地震所引发的,海底火山爆发、水下坍塌滑坡都有可能引发海啸,但由于地震造成的海啸更多且后果往往更严重,故以地震海啸为总名。气象海啸则指由气流、气压等因素的急剧变化造成的潮位异常。不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因气象海啸与地震海啸的形成动力有巨大差异,人们更多倾向于用“风暴潮”来替代气象海啸,如此,海啸也就成为地震海啸的通用名或简称。

因海啸破坏力巨大,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安全有效的海啸预警模式及系统,来减小海啸带来的损失。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至7km/s,是海啸传播速度的20至30倍,因此对于较远区域,地震波要比海啸提前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利用二者传播速度差造成的时间差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及强度,运用卫星、遥感等空间技术监测海啸在海域中传播的进程,将预报信息通过建成的通讯网络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潜在受灾区域的民众,并在潜在受灾区域定期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与应急演练,这样就可以实现灾前的有效应对,减轻海啸袭击时造成的损失。

2016年,我国新一代海啸预警业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全球水位监测、太平洋海啸并行预报模型、西北太平洋海啸情景数据库以及海啸产品制作发布等12个子系统,实时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国内外业务及数据中心紧密相连,首次实现了以全球地震触发报警为基础的海啸预警标准业务流程。

海啸来了我们如何应对?

地震是海啸的一个天然预警信号。如果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海啸也可能随之而来,此时千万不要在海岸停留。

另外,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并且快速后退,可能说明一场海啸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个时候,应立即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

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因此,遇见海啸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随时可以拉响的海啸预警

图文简介

海啸是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掀起的惊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甚至数十米,犹如一堵“水墙”。这种“水墙”内含有极大能量,且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