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中有很多可以一个人自娱自乐的游戏,这些游戏一方面可以帮人们解闷,另一方面还能训练人们的大脑,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其中有很多已经被制成玩具售卖,独立钻石棋就是其中受人喜爱的一种。
独立钻石棋的棋盘是一个对称的“十字形”,纵横各有4条短线,3条长线,形成33个交点。每一个交点上都打有一个洞,除中心的第17号洞留空外,每个洞上都放枚圆形棋子。走棋的规则与跳棋基本一样,就是一枚棋子可以跳过一枚棋子然后落在空格里,如果还满足跳过棋子可以落在空格的条件,就连续跳到无法再跳为止,这个过程算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行棋时,不许转弯跳或斜跳;被跳过的棋子必须从棋盘上取下来,算作被吃掉,最后在棋盘上留下来的棋子越少越好。
如果是单人游戏,就以棋盘上剩下的棋子数决定评级:
最后剩下5个棋子――Good(好),
最后剩下4个棋子― Better(很好),
最后剩下3个棋子― Really clever(精明),
最后剩下2个棋子― A Sharpie(能手),
最后剩下1个棋子― Take a deep bow(值得敬佩),
最后剩下1个棋子,且在棋盘的中心。这时的局面也称为“独立钻石”。这也是独立钻石棋的名称由来。
而如果是多人比赛,剩下的棋子数相同时,就以所走步数的多少来决定输赢。
独立钻石棋的数学内涵十分深刻,因此自诞生至今,无数爱好者沉迷它的魅力,不断研究它的最优解法,纪录也不断被刷新:早在1908年,人们已掌握跳23次(步)达到“天才”级的跳法。时隔不久记录就被刷新,有人只用了19步就已完成此目标。1912年,一位叫布荷特的人创下了18步跳成“天才”级记录,后来经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家比斯尼教授证明:18步是完成“天才”级的最少步数。布荷特的走法如下:
①29-17,②26-24,③33-25,④18-30,
⑤6-18,⑥13-11,⑦10-12,⑧27-13-11,
⑨23-25,⑩21-23,⑪8-10-12-26-24-22,
⑫31-33-25-11,⑬1-9,⑭16-4,⑮3-1-9,
⑯7-21-23,⑰28-16-4-6-18-16,⑱15-17。
后来,独立钻石棋传入我国,深受人们喜爱,1986年,上海还举行了“独立钻石棋”大赛,征求不同于布荷特的18步获胜的其他解法,没有人知道是否存在其他解法。而来自上海的万萍萍发现了另一种18步的解法,从而追平布荷特所创下的世界纪录。之后,上海计算机研究所的科学家借助计算机帮助,寻找此问题的解法,最终发现,由18步获得“天才”级的走法有且仅有以上两种。
独立钻石棋有许多不同的变种,也有下棋者自我约定的多种不同下法。而最基础的玩法也是流传最广的玩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纸上画一张如上的棋盘,用纽扣或小石子等作棋子,就能体验一把独立钻石棋的魅力。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