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分布着大量盐碱土地,一直无法用于农业生产。而在今年6月,海水稻在这里扎下了根。从字面意思上看,人们很容易把海水稻理解成种在海里的水稻品种,其实不然,所谓海水稻,只是耐盐碱水稻的一种形象化称呼。

 

 

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盐度不低于1%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每亩200至300公斤的水稻品种。

海水稻的雏形是农业科学家陈日胜等人,在我国淡水、海水的混合区域发现了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后来,在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牵头下,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中心的专家团队利用遗传性状对其改良,用基因测序技术把抗盐、抗碱基因选出来,再通过分子育种学的技术,跟常规的水稻杂交,改造成适合推广的品种,有的适合海边滩涂种,有的适合在西部盐碱地种。

目前看来,种植海水稻的前景良好,意义也很重大。虽然海水稻暂时不能生长在海水里,但我国有大量的海滩和内陆盐碱地,这些区域淡水资源缺乏,传统作物很难在此成活,而利用海水稻可以合理开发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稻谷产量,是实现向盐碱地要良田的有效举措。

推广“海水稻”还有更多好处。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除此而外,“海水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广种植有望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渐变成良田。

过去人类改造盐碱地,往往采用大水洗地的办法,但水退之后,随着水汽蒸发,盐分又会回到土壤表层。而海水稻自身生长就具备降低盐分的作用,在生长期间,海水稻还可以对滩涂和盐碱地的可溶性盐碱起到降盐作用。此外,水稻秸秆还田也是改良盐碱地的另一项有效措施。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不是种在海里的海水稻

图文简介

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盐度不低于1%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每亩200至300公斤的水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