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十二期活动

“从达·芬奇到爱因斯坦”

 

 

本期演讲嘉宾

 

 

郁刚

《流浪地球》B组导演

时光矩阵联合创始人

 

风吹福字,万人入城

《流浪地球》中的特写是如何制作的?

 

 

郁刚采访视频:

 

2019年春节,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票走红,获得了迄今为止国产科幻电影的最强赞誉,成为“ 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

 

然而,拍摄这样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科幻电影,对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 图片来源:wikipedia

 

“我们之前从没有拍摄过这么大体量的科幻电影, 所有的人都没有经验,都是第一次,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从无到有的去做。 ”在谈到拍摄遇到的困难时,时光矩阵的联合创始人、《流浪地球》B组导演郁刚这样说道。

 

郁刚与《流浪地球》结缘,并非出于偶然,“我一直特别喜欢看科幻电影。对太空、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电子器件非常感兴趣。“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舅舅送我一个生日礼物,是个 电烙铁 ,就是因为这个电烙铁,让我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兴趣。”

 

为了能让电烙铁“发光发热”,他订阅了少年科学画报 , 从上面找各种小制作来DIY,后来又开始自己琢磨电路,做耳机、做音响 。这些早期的积累,最后也运用在了《流浪地球》中的许多细节制作上。

 

作为B组导演,郁刚主要负责《流浪地球》中特写镜头的拍。“科幻电影里有大量的特写,比如说屏幕,各种机械结构,各种飞行、驾驶装置的特写;另外电影里涉及到很多的CG制作,我还协助拍摄了很多后期合成用的素材。比如说我们只有三百个群演,但我在后期可能要做几万个人,那么这些人我需要专门在绿布前面,拍他们的素材,那么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电火花掉落的石块,这些都是B组导演负责的。”

 

科幻电影中有大量的科学细节, 每一个特写镜头都来之不易,要符合基本的科学常识,还要 让一些想象中场景在观众的眼中具有真实感 。“因为电影都是在做梦,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是虚构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观众觉得那是真的。比如说《流浪地球》里的机甲、外骨骼、运载车,要让观众一看去觉得它是能用的、能跑的,观众信了,那么这个故事它就成立了。”

 

电影《流浪地球》运载车剧照

 

“ 风吹福字 ”是《流浪地球》里郁刚最喜欢的一个镜头。“门一开,然后福字在飘动,风雪涌进来,特别有中国味。整个镜头看起来很简单,但给人一种特别苍凉的感觉。因为福字预示着我们所有的人平平安安回来,但是这扇门一打开,他们能不能回来,地球能不能离开太阳系,都是一个未知的问号。短短的两秒钟里边承载了很多中国人的情怀,和中国人对于未来,未知事物的一些祈福。”

 

《流浪地球》的成功,为中国科幻电影带来了机遇与希望,郁刚也表示会继续参与其中。“我希望用我的这些经验,和我的一些情怀,我们一起把中国的科幻的影视事业做得更好,虽然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参与这个事情,这样才能让我们整个中国的科幻影视,向更高的一个层次迈进。”

 

6月23号,欢迎大家来77剧场, 听郁刚老师聊聊中国科幻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

 

   

6月23日下午14:00-16:30

北京· 77剧场

 

报名成功者将在6月22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参与

郁刚:风吹福字,万人入城,《流浪地球》中的特写是如何制作的?

图文简介

郁刚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