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不同的光源下看到的物体颜色会出现差异,这主要是光源显色性的原因。什么是光源的显色性呢?由于同一个颜色的物品在不同的光源下可能使人眼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日光是人类最常见的光源,因此,以日光作为标准(参照光源),将白炽灯、荧光灯、钠灯等人工光源(待测光源)与其比较,显示同色能力的强弱叫做该人工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高低,是由光源蓝紫色短波光到红色的长波光之间所含比例多少所决定的,即所谓的“分光特性”。光源中包含各种颜色,在这些颜色中,若蓝色光成分多,被照物体呈现蓝色;若光源红色光居多,被照物体则呈红色;如果光源包含各种颜色的光均等,就是白色的自然光源,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与自然光源下所呈现的颜色相同。
检测物体在待测光源下所显示的颜色与在参照光源下所显现的颜色相符的程度,采用“一般显色性指数”作为定量评价标准。显色指数最高为100。显色性指数的高低,就表示物体在待测光源下“变色”和“失真”的程度。显色指数高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接近自然的原色;而显色指数低的光源则对颜色的表现差,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偏差也就较大。显色指数一般用Ra来表示,物体在某种光源照射下,当Ra≥80,显色性为优良;当Ra=50~79,显色性一般;当Ra<50时,显色性为差。
如白炽灯、碘钨灯、溴钨灯、镝灯等几种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都超过85,适用于辨色要求较高的视觉工作,如彩色电影电视的拍摄和放映、染料、彩色印刷、纺织、食品工业等行业。荧光灯的显色指数在70~80之间,显色性较好,用于一般辨别颜色的视觉工作。外镇高压汞灯、自镇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的显色指数均低于50,显色效果较差,其中高压钠灯最差,其一般显示指数为20~25。不同的灯、不同的行业所需的显色指数各不相同。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关于“灯下不观色”的说法是来自玉石行业。玉石之所以能够呈现各种颜色,是因为它对光线的反射能力不同。玉石如果不反射光线,就成为黑色;反射光线能力弱,就表现为灰色;如果反射能力强,能够将各种光线反射回来,就是无色的。观察玉石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是因为日光包含红绿青蓝紫在内的各种色光,而灯光的光谱是不完全的。若在灯光下观察,玉石反射的光谱不全,很难反映出玉石本来的颜色,也就难以判断它的价值。
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灯只需要根据需求使用即可,虽然会因为各种因素使颜色显得有细微差别,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