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岳江锋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网友提问:无人机可以具有隐身能力吗?
专家解答: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无人机装备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但从近几年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无人机也暴露出易被发现、进而被摧毁等致命的缺点。目前,对无人机的侦察探测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雷达和红外之外,还有可见光、声波、电子等新型探测措施。相应的,无人机的隐身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在雷达隐身方面,无人机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合理配置外形结构,如机身避免使用大而平的垂直面,以消除镜面散射;二是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如为机体表面涂覆有铁氧体、纳米材料、耐高温陶瓷、羟基铁吸收剂等等。
在红外隐身方面,无人机也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降低无人机表面温度及其红外发射率,如采用层流抑制和主动冷却抑制两种措施有效控制发动机舱、机体表面等主要热影响区的温度;二是采用遮挡技术,如合理设计机身外形遮挡排气系统的高温热壁面,遮挡二元喷管和喷流这两个高温系统。
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近年新兴的一种隐身手段。等离子体是继固液气三种形态之外的第四种状态,能吸收微波、红外辐射等,且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不需要改变无人机的气动外形设计,也不会影响无人机的各种性能。目前产生隐身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利用高频高压电源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另一种是在飞机的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对雷达波进行吸收。
欧洲“神经元”无人机从结构设计、吸波材料诸方面进行全方位隐身(图片来自网络)
岳江锋,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军事刊物主编,毕业于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曾在军中服役20余年,现为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多家网络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创建了“谢武军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