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十八湾 ,筏子起身闯河关”,黄河皮筏子是我国黄河地区特有的一种皮船。据说是黄河中上游的古代先民为运输人员和物资而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皮筏子原有两种:用羊皮制成的羊皮筏子,俗称“排子”;用牛皮制成的牛皮筏子。最初的皮筏子是用牛皮制成的,后来由于羊皮具有材料多、制作简单方便、便于组筏、易充气、易搬运等特点,于是羊皮筏子更为人们所接受。

羊皮筏子如何制作?

晾晒去毛。制作羊皮筏子,先将羊皮囫囵脱下,用水浸泡三四天后取出再晾晒一日。羊皮经过浸泡和晾晒,其皮毛逐步分离,去毛洗净即成原皮。

吹气注油盐。将原皮吹气,然后从中灌入食盐半斤及清水少许浸泡,再灌入胡麻油半斤,将皮的颈部、四肢用力扎紧,曝晒于烈日之下四五日。曝晒的皮囊一般呈红褐色时即可充气制排组筏。而在其中的胡麻油粘度大,它的加入有助于皮囊的保养,食盐能使羊皮保持柔软,不易脆裂。在吹气时最好人力来吹,因人的气息较湿且富含二氧化碳,能够阻止皮内的软化,而用电泵打气不利于皮囊的保存。

皮囊制作完毕,再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成一个方形的框架,用大约4根较粗的柳木和60根较小的柳木进行捆扎。将皮囊以4、5、4的排列形式扎在上面,一个羊皮筏子就制成了。充满空气的皮囊自然能够在水面上漂浮,皮囊放置在木排框架上,能加大筏子所受的浮力,使筏子承重量增加。大型的羊皮筏子有惊人的运输能力和速度。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上游虽有大小型木船运行,但因峡谷较多,礁石密布,水流湍急,羊皮筏子逐渐以其轻便、吃水浅等优点成为黄河水道交通的主角。除了摆运渡河商旅和两岸百姓外,还用于商贸贩运。如今,渡河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羊皮筏子只能顺流而漂,因方向单一逐渐被淘汰,渐渐成为一种地方独特的水面游玩工具,不耗燃油,惊险刺激,受到游客们的欢迎。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黄河“渡手”——羊皮筏子

图文简介

“九曲黄河十八湾 ,筏子起身闯河关”,黄河皮筏子是我国黄河地区特有的一种皮船。据说是黄河中上游的古代先民为运输人员和物资而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