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rin Faife

翻译:狗蛋

编辑:大庆、Yuki

 

1952 年 12 月,著名的“ 伦敦烟雾” 事件爆发——英国伦敦上空突然被阴霾笼罩,能见度不达十米,大量有害物质各处飘散, 短短5天致4000多人死亡,事故后的两个月内又因事故得病而死亡8000多人, 直至今日都是欧洲人民心中的一场噩梦。

 

(大烟雾笼罩中的伦敦街市。图片来源:Wikimedia)

 

后来,英国政府为了抵抗持续恶化的空气污染,颁布了诸如《清洁空气法案》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法案。但是欧洲各国的雾霾大战始终没有取得胜利,每年仍有超过50万居民因空气污染死亡。

 

人们仍然需要更加有力的法案和监管措施。

 

2010年,欧盟设立了工作小组去监督制定《工业排放指令》,然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 工作组专家竟有一多半都企图从中破坏法令,为能源公司牟利 。调查结果公布之后一片哗然,这部《工业排放指令》究竟是欧洲空气的保护伞,还是污染行业的遮羞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利益驱使的“谍中谍”,专家卧底的“无间道”

 

此前,“绿色和平”(Greenpeace)环保组织经调查发现,欧盟下设的技术工作组在负责制定《工业排放指令》时,竟有 成员受能源公司雇佣,从中周旋,试图放宽污染排放标准。

 

技术工作组由欧盟召集的专家小组构成,旨在为大型燃烧发电厂的污染排放制定指导方针,限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以汞和铅等有毒金属。

 

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要求技术工作组将信息公开透明,一步步揭开了令他们震惊的真相: 352名技术工作组成员中,有183人要么是能源公司的直接雇员,要么是受雇的说客 。总体上,能源产业代表占小组成员的一半以上,使污染性工业企业在决定经营方式时获得了极大的话语权。

 

(这些人都成了能源公司控制欧洲空气的第三只手。图片来源:Pixabay)

技术工作组明修栈道,污染性行业暗度陈仓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5年4月在名为《镜花烟云(Smoke and Mirrors):欧洲最大的污染方如何监守自盗?》的报告中发表了该调查的结果。

 

结论不言而喻:目前,欧盟污染控制局制定的标准比日本、美国甚至依赖煤炭的中国都要宽松。 一旦“卧底”们成功放宽排放标准,煤炭公司就不用改造工厂,从而节省了大笔资金 。然而从长远考虑,煤炭公司的决定有点鼠目寸光:根据预测,中国大规模采用减排技术带来的收入将远大于支出。

 

(图片来源:Pixabay)

 

绿色和平组织欧盟办公室的气候和能源政策顾问、该报告的撰稿人塞巴斯蒂安·芒指出,此次事件的行业影响超过了他以往目睹的任何事件。他说:“这类绑架规则的做法确实在其他领域内存在,但在环保议题上几乎从未发生过。欧盟制定排放指令的整个流程都非常糟糕,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成员国家从中作梗,污染威胁迫在眉睫

 

根据欧洲审计法院的一份报告, 欧盟每年估计有51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超过欧洲一个中型城市全部人口数量,它表示空气污染已成为当今欧洲死亡率的主要构成——甚至超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十倍以上。

 

鉴于上述惊人的数据,于情于理,成员国都应该竭尽所能扭转局势,减少空气污染,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然而,可悲的是,各国政府并不将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反而常常合谋阻止欧盟出台减排措施

 

甚至有一些国家已经将幕后黑手伸向欧盟内部,英国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在欧盟同意降低2030年的空气污染目标后,一名外交官向《卫报》暗示道,这些污染严重的国家之所以底气十足,敢于联合起来以抵制污染指标,是因为背后有英国这座靠山。

 

(图片来源:Pixabay)

 

同为抵制污染指标的积极分子的波兰,于2018年3月发起了针对欧盟委员会的法律行动,目的是挑战大型发电站的空气污染标准。这项行动还得到了保加利亚的支持。2013年,保加利亚的空气质量是欧洲最差,随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共和国的空气质量也开始每况愈下,甚至赶超了保加利亚。

政府补贴居高不下,煤炭行业日薄西山

 

国际的谴责声并没有如期而至,更令人心寒的是: 就连排放率最高的国家每年也要花费数十亿欧元补贴煤炭行业,积极扶持污染性企业持续经营。

 

中立全球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在报告里表示:在欧洲,从2005年到2016年,总排放量占84%的10个国家—德国、波兰、西班牙、荷兰、英国、希腊、捷克、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国—平均 每年向煤炭行业提供63亿欧元的补贴,同时实行税收减免,大大降低了 生产使用煤炭能源的成本。

 

尽管有这些补贴,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仍然在持续下降,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生产正蒸蒸日上。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在没有政府新补贴的情况下开始腾飞—一批新的发电项目正自主蓬勃发展。正因如此,煤炭行业开始慌不择路地暗中破坏各项环保法规,以延缓化石燃料衰落的速度,完全没有考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排放标准道高一尺,权力制衡魔高一丈

 

在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镜花烟云》报告,以及环保组织如欧洲环境局开始抗议之后,行业“卧底”们的企图没有实现。欧盟2017年对大型发电厂实施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据估计,有了这些措施,每年至少20000人幸免于空气污染的威胁。

 

不幸的是,即使为工业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要求,欧盟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标准仍然不断被违反。伦敦是这些违规者的“领头羊”: 2018年1月刚过,伦敦就用光了欧盟制定的严重空气污染日的年度指标 。该市还有50个站点2017年的平均空气质量水平严重不达标。

 

(还记得“伦敦烟雾”事件的教训吗?图片来源:Pixabay)

 

欧盟成员国之间南辕北辙的执法体系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是 众成员国之间的政策不一,另一方面,单个成员国内部还存在权力制衡。 欧洲经济委员会空气质量政策官员玛格丽特·托尔托(Margherita Tolotto)表示:“例如,在意大利,各个地区都会单独制定空气质量计划,并且各自执行,很难跟踪过程与成效。毕竟成员国中央政府负责面对欧盟委员会,但是各地方政府才是负责落实政策的。”

 

此外,不同辖区测量和报告空气污染的标准存在惊人差异:在某些情况下, 个别城市中被定义为“优”的空气质量,在欧盟标准中只是“差”的水平。

诉诸法院:责罚制裁还是既往不咎?

 

由于成员国持续回避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疲于周旋的欧洲委员会于2018年5月宣布将六个持续违反规则的国家上报欧洲法院。第一次提交法院处理,成员国一般会收到警告,但是如果屡禁不止将会被罚款数百万欧元。托尔托说:“成员国可以自己计算一下, 是花钱改建工厂,还是直接交巨额罚款 。”

 

你们自己考虑咯……

 

然而,今年8月,包括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英国在内的11个国家为了避免惩罚,提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要求:希望欧洲委员会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提高排放指标。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发言人发表了以下声明:

  

“虽然自2010年以来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但我们深刻理解它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并意识到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我们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上采取的行动更迅速:我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35亿英镑计划”来减少有害排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清洁空气战略”,并在即将出台的《环境法案》中制定了包括改善空气质量在内的新法规。”

公民的意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与欧盟成员国的不作为相反,许多迹象表明, 公民希望更严格地控制空气污染,并愿意在政府不愿意时主动采取行动 。例如,在比利时佛兰德地区,有20000名居民自主对他们房子外面的空气质量进行了采样。

 

事实上,欧洲审计法院的一份报告估计,每年有超过50万欧盟居民因空气污染死亡,该报告还指出:

“公民和非政府组织最近对其国家当局提起的法院案件表明,公民行动越来越重要。在捷克、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国家法院做出了治理空气污染的裁决,以保证公民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

 

一旦将利益置于人民之上,公共健康都处于危险之中,而公众往往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严格的环境标准如此生死攸关: 我们的安全,以及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太过重要,不能存有任何侥幸

 

排版:大庆

题图来源:Pixabay

文章来源:https://howwegettonext.com/the-battle-over-europes-air-c646e041c7f(本文由Storythings供稿)

 

 

欧洲空气管理局之中有一半都是卧底?

图文简介

1952 年 12 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爆发——英国伦敦上空突然被阴霾笼罩,能见度不达十米,大量有害物质各处飘散,短短5天致4000多人死亡,事故后的两个月内又因事故得病而死亡8000多人,直至今日都是欧洲人民心中的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