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岳江锋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网友提问:潜艇若在水下失事如何实施救援?
专家解答:
大洋海底是一个幽暗、深邃的神秘世界,无疑为潜艇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实际上,自潜艇问世服役以来,它的安全与救援,尤其是失事潜艇的救助与艇员的救生就成为各国海军必须认真面对和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般来说,失事潜艇所处的海水深度较浅时,艇员可采用自救脱险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最早出现的减压脱险法,始创于1928年。失事潜艇的艇员在统一组织下,穿戴单人水下脱险装具,通过鱼雷发射管道、指挥室或专为脱险而设计的围栏出水。这种脱险法的理论脱险深度为100米~200米,而实际成功的脱险记录水深为60米。另外一种,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快速上浮法,艇员穿戴相应的充气头罩式服装经艇上调压间快速加压后,直接上浮至海面,速度可达150米/秒左右,成功的脱险记录是183米。该方法安全简便,是自救脱险中最先进的,因此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
如果失事潜艇所处的深度在180米至潜艇极限深度之间,打捞潜艇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根本无望,此时就必须实施援救脱险。援救脱险主要是依靠救生钟或深潜救生艇等装置来营救艇员。应该说,援救脱险比较安全可靠,但耗资巨大、工程量大,必须在艇员能够生存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救生工作,否则还要耽误艇内人员自救。现代救生钟已成为许多国家海军营救失事潜艇的主要援潜救生设备。它因其外型似钟而得名。使用救生钟救援失事艇员分为干救和湿救两种。干救时,救生钟须与潜艇的救生平台对接,艇员直接从下室通道进入救生钟内。湿救时,救生钟不与潜艇对接,艇员穿戴脱险装具从脱险通道离艇入水。
专家介绍:岳江锋,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军事刊物主编,毕业于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曾在军中服役20余年,现为某军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多家网络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创办了“谢武军事”公众号,文笔生动,涉猎广泛,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和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