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寒冷的冬天,有一些动物为了安然度过缺少食物的季节,就会进入冬眠状态,比如蛇,青蛙等都是如此。但是你知道吗,自然界还有一些动物是要进行夏眠的。炎热的夏季一到,它们就会躲起来睡大觉。
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当雨水充沛的时候,它可以用鳃痛快地呼吸;等到了干旱季节,沼泽地带干涸了,非洲肺鱼便钻进烂泥堆里睡眠。它用嘴打开一个“小天窗”,然后自己又从皮肤上渗出一种黏液,使泥洞的壁变硬。然后通过洞口,改用肺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这样,非洲肺鱼就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直至雨季来临,水位上涨,它又会回到水里生活。
同样躲在淤泥中度过干旱夏季的还有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每当夏天河水干枯时,它便钻进泥浆里进入夏眠状态,依靠它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从而维持生命。
有些动物夏眠是因为畏热。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大蜘蛛,每到夏季,它便自己挖成一口直径2.5cm、深40cm的井,并在井口处吐丝结一张大网,以遮挡夏日炽烈的阳光,然后躲进井底开始睡眠。在南非西部有一种个头肥大的野兔子,它体内脂肪丰厚,畏暑怕热,所以,在盛夏的两个多月里,它几乎不吃东西,整日躺在洞里睡觉。
大部分动物夏眠是因为缺乏食物,所以采用这种形式来减少消耗。比如非洲马尔加什岛上生活着一种专食蚯蚓的哺乳动物——箭猪,在炎热的夏季,地面灼热发烫,蚯蚓不能在较浅的地表层生活了,这也使箭猪难以得到食物。由于食物链的暂时断裂,箭猪也只好进入长时间的夏眠。秋天来临,它才会苏醒。海参的夏眠也有这个原因。因为夏季来临而海水温度超过20摄氏度时,海底的小生物便纷纷浮游到海面上,海参的食物大大减少。再加上它畏热的习性,所以海参就会转移到水深浪小的地方,一头钻进岩石下的黑暗处,用脚紧紧攀住岩石,仰面朝天,开始夏眠。最能证明动物夏眠行为是因为缺乏食物的是在我国大连附近蛇岛生活的蝮蛇,因为它们主要是以迁徙途中在岛上歇脚的鸟为食物来源。但从6月开始,岛上的食物逐渐减少,由于缺少食物,这种蝮蛇就会蜷伏在草丛或石缝里不动,进入休眠状态,直到八月来临。
还有一些动物则是冬夏都有休眠的行为,比如蜗牛,每当高温干旱季节来临,它便躲进背在自己身上的壳中夏眠;晚秋季节来临时它又开始搬家,常爬到石缝、洞穴中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然后开始冬眠。每次休眠时,蜗牛都能分泌一种黏液,把壳口封闭起来,以抵御外面的酷暑或严寒。
总之,这些生活在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动物们夏眠都是大自然“适者生存”法则的体现,是它们为适应生活环境所进化的结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