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母,大家就想到一个词:美丽。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是水母中美丽的佼佼者——“灯塔水母”。是的,就是最近大热的电影《海王》中美得让人窒息的“灯塔水母”,想必不少人对它印象深刻。这样一种美丽的生物可并不是电影中虚构出来的,它在现实中的确存在。

“灯塔水母” 直径约4-5毫米,身体呈透明钟型,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它主要以微生物为食,多生活在热带海域。

网上有人说“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理由是“灯塔水母”一生中要经历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形态,水螅型是其幼年形态,水母型是其成熟形态。它在性成熟后可以重新回到水螅型形态,然后继续成长开启另一次的生命历程。“灯塔水母”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实现永生。听起来有点类似武侠小说中的“天山童姥”的状态。

还有研究人员认为,“灯塔水母”的“返老还童”过程可能是通过细胞的转分化过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细胞的类型和功能会发生改变,伴随这种功能上的转化所出现的,是器官的再生。

这些观点似乎都认可了“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但是,这是真的吗?

“灯塔水母”确实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形态,它的水母型就是大家熟悉的它们在水中如八爪鱼一样飘逸的模样,它的水螅型形态则长得像珊瑚虫一般。“灯塔水母”属于动物界刺胞动物门,该动物门主要有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海蜇和各种珊瑚是我们最熟悉的刺胞动物。多数刺胞动物的生活史中都包括两个基本的形态阶段:无性生殖的水螅型阶段和有性生殖的水母型阶段,两阶段交替出现,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世代交替。对于低等生物而言,这是一种细胞分化的能力,不仅是灯塔水母,所有种类的水母都具备这种能力。

但“灯塔水母”的不同形态期(水螅型和水母型)并不具有幼年、成熟的区别,只有生活史中哪个阶段占较多时间比例的差异。有些种类的水螅型阶段短,我们常看到的是其水母型;反之,有些种类的水母型阶段很短或没有,因而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其水螅型。

曾有从事“灯塔水母”研究的科学家观察了约4000条”灯塔水母”,进行了转化诱导实验,发现“灯塔水母”在环境急剧变化时,如经历饥饿、水温改变、盐度降低或机械损伤,“灯塔水母”可以由水母型阶段“逆转”到水螅型阶段,但其实这样的实验结果是有条件的“人为性”转化,因此并不具备代表性。而且,转化过程随水母型发育的程度不同有所差异,很多实验条件在现实中不一定存在,光靠这个实验结果事实上并不能推断“灯塔水母”具备“逆生长”的能力。因此,实验也只能反映出”灯塔水母”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而”灯塔水母”可以通过细胞的转分化过程实现永久存活的这种现象还未在实验室环境外观察到过。所以,这些说法都不够严谨,不能断定“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灯塔水母”真的能“返老还童”吗?

图文简介

“灯塔水母” 直径约4-5毫米,身体呈透明钟型,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它主要以微生物为食,多生活在热带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