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后期诗歌平易晓畅,自然朴实。其中有一首《秋怀》不仅读来质朴脱俗,还隐藏着气候知识。

《秋怀》全文为: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前两句写了农村田园生活的闲适景象,而后两句则十分有趣。城市里还残留着三伏的暑气,而乡野间已经步入了秋的怀抱。同样的季节,为什么城市和乡村气温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其实,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常见的热岛效应。所谓热岛效应,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城市外围郊区的现象。从近地面温度图上看,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高温区在温度图上就像是从海里突出海面的岛屿,因此形象地称这种效应为城市热岛。热岛效应往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加强,城市气温逐渐增长,造成城市和乡村之间气温差加大。

如今,城市热岛效应已经变成了城市生态问题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那么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哪些呢?城市热岛,这一概念是在1958年被气象学家Manley首次提出。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不仅城市人口加剧了人为热排放,而且改变了城市下垫面性质和结构,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现阶段研究证实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有多种,我们可以从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具体分析。

影响白天热岛强度的主要因子有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人口密度;而影响夜间热岛强度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林地斑块密度。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和乡村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热岛情况的加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城市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地区地表温度升高, 而乡村地区林地面积增加则扩大了区域间植被蒸发降温的差异, 从两个方面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此外, 城市建筑斑块聚集程度的提高, 也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对日常生活而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事实上,城市热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十分大。夏季,髙温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出现高温酷暑天气。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人体的舒适,城市夏季降温需求变大,冰箱、空调等电器消耗加剧,常常造成短时间的能源供应困难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既然如此,面对热岛效应的增强,我们可以进行哪些预防措施呢?从城市规划来看,合理的下垫面材料的选择;对城市道路、广场等进行生态化的铺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绿化;扩大水域面积等措施,都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热环境,降低热岛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从个人日常生活来看,我们要尽量减少人为的热能排放,采取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维护我们的生态坏境。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诗歌中的气候知识——城市热岛效应

图文简介

所谓热岛效应,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城市外围郊区的现象。从近地面温度图上看,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高温区在温度图上就像是从海里突出海面的岛屿,因此形象地称这种效应为城市热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