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军博公开展出的99A主战坦克
近日,央视罕见曝光了中国最新型ZTZ99A主战坦克的火力及防护能力,从而让曾经掩盖在这款中国陆军最顶级坦克身上的许多迷雾烟消云散了,那么曝光出的这些性能数据背后究竟说明了99A主战坦克拥有怎样的能力呢?
99A配备有混凝土攻坚弹和炮射导弹,而这两个弹种在之前的99坦克上并没有配备。
我国用以外贸的GP125型125毫米炮射导弹,自用版与之类似。
首先,就火力来说,根据节目里透露出的信息来看,99A主战坦克装备了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杀伤爆破榴弹、混凝土攻坚弹及炮射导弹在内的弹种,在这当中混凝土攻坚弹及炮射导弹是此前99坦克所没有配备的,其中混凝土攻坚弹由于在弹体、装药及引信方面使用了新技术,故而可以保证其在80000g以上超高过载侵彻条件下的可靠性,至于99A主战坦克所配用另一款新弹药)—125毫米炮射导弹,则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最大射程达到了5公里,命中率达到了90%,在动态条件下对带有爆炸式反应装甲的RHA破甲厚度大于240毫米/68°。而在配备了这两种这两种弹药后,无疑一方面增强了99A主战坦克在未来我军可能面临的城市战环境时对付城区坚固目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99A主战坦克对更远距离目标以及低空目标(比如武装直升机)的打击效果。
扳手放到炮口体现出99A主战坦克火控系统的优异性。
其次,在节目里,我们还看到为了体现99A主战坦克优异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性能,还特意将一个扳手放在了炮口顶端的螺丝上,并演示了在火炮在高低俯仰和左右旋转时,扳手不掉的场景,而类似的镜头我们之前只在例如豹II等西方先进主战坦克上看见过,虽然此次99A主战坦克并未演示整车在机动状态下扳手不动的画面,但是考虑到扳手与炮口炮口顶端螺丝的接触面本来就很小,故而能做到火炮在移动时,扳手不掉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99A主战坦克的装甲介绍,最后的披挂型反应装甲指的就是外挂的爆炸式反应装甲。
最后,当介绍到99A主战坦克的防护性能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99A主战坦克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主要包括机(基)体装甲、复合装甲及外挂的爆炸式反应装甲,且根据现场官兵的说法,我们99A主战坦克正面防穿甲弹和破甲弹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1000毫米以上,而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的,那无疑说明99A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已经达到了当代主战坦克里面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就目前来说,世界上坦克所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穿深一般最好也不过在700-800毫米之间(比如美国的M829A3/A4),因此这样的水平也足以说明拥有这样防护能力的99A主战坦克其正面基本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甚至在更近的交战距离上免疫世界几乎所有先进坦克穿甲弹的攻击。
而根据去年99A主战坦克总师毛明先生的说法,对于99A这样战斗全重为55吨的主战坦克来说,其拥有这样惊人防护能力的背后主要是因为其运用了我国开发的JN1聚能复合装甲,这种有别于传统复合装甲的装甲简单来说就是将聚能装药爆炸式反应装甲单元安装在了复合装甲里面,这样的装甲再被弹药命中后,就可以利用其内部聚能装药爆炸式反应装甲单元被命中起爆瞬间形成的片状射流束或自锻破片,将能量更加集中地横向作用于穿甲弹体和破甲射流,从而造成穿甲弹体的断裂或破甲射流不断受到强力地横向干扰,以此达到有效降低穿甲弹或破甲弹对主装甲的侵彻力,加之JN1聚能复合装甲还结合使用了高效抗弹陶瓷单元、高硬度装甲钢等新材料技术。
因此,JN1聚能复合装甲拥有了比一般复合装甲更高的对穿甲弹和破甲弹的防护性能(据相关介绍,其抗穿甲弹和抗破甲弹的能力比一般复合装甲提高了70%左右),另外由于JN1本身聚能装药爆炸式反应装甲单元可以有效克服一般平板装药复合装甲(与聚能复合装甲一样,只是内部的动态防护单元为平板装药反应装甲单元)的角度效应,故而这种装甲在坦克上的安装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比如类似99A坦克炮塔正面这种小倾角部位就可以适合安装聚能复合装甲),加之其炮塔和车体正面均外挂有我国国产的FY4爆炸式反应装甲,故而能有这样水平的防护能力,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
国产FY4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出口版FY4E,根据介绍,其能够有效削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30%以上的穿甲深度以及采用破甲战斗部的破甲弹、火箭弹及反坦克导弹70%以上的破甲深度,并且还能有效防御采用串联破甲战斗部的破甲弹、火箭弹及反坦克导弹,因此属于“三防”爆炸式反应装甲,而自用版FY4在相关防护数据上还会更加给力,99A主战坦克在配备了这种爆炸式反应装甲的情况下无疑对其防护是有益处的。
▲考虑到99A主战坦克的首上为大倾角,反而有利于布置采用平板装药的平板装药复合装甲,故而从多方面的资料来看,笔者研判JN1聚能复合装甲这类的高技术复合装甲只利用在99A坦克的炮塔正面,其首上应该还是采用平板装药复合装甲,当然就平板装药复合装甲来说,其也比一般复合装甲的抗穿抗破性能提高了50%以上。
当然,在我们为我国坦克能取得如此优异成绩而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相比于国外同行来说,我国在坦克某些技术领域上的起步应该说是比较晚的,因此,到目前而言,存在些许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故而在未来我们只有继续砥砺前行,才能研发出具备更高水平的国产坦克。(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星光闪耀工作室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