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李浩) 近日,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2科学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周其林接受新华网采访。本次活动邀请到80余位优秀科学家参加,分享前沿学术成果,探讨学科交叉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应用。

面对刚刚获得的未来科学大奖,周其林说,他不喜欢把得奖作为自己科研生涯中的重要标志,拿奖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许多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成绩。“我们不能以拿奖来判断他是否成功,是否有水平。拿奖,只是代表他在某一个点上,某一个时期有所成就。”但评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号召更多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宣传和弘扬科学研究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家要做,教师要做,媒体也要做。”周其林认为,我国很多人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喜欢问“为什么”,也没有意识到多问一个“为什么”就会避免很多错误。他举例说,比如某种药物,实验发现其中包含有毒物质,不可以再使用了,但有一些人会坚持相信这个药没有问题,因为它已经被使用很多年了。“禁止相关药物使用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实验研究发现了它存在的问题。然而,人们往往不去考虑这些,这便是科学素养不足、缺失的表现。”

在周其林看来,基础研究是探索未知,是“从无到有”的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它与技术不同,技术是可以引进的。他表示,做基础研究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他认为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周其林认为,企业家以资助或者合作的方式参与基础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快基础研究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研究院,将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迅速落地应用,也是对基础研究的有力推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周其林:原创成果离不开基础研究

图文简介

面对刚刚获得的未来科学大奖,周其林说,他不喜欢把得奖作为自己科研生涯中的重要标志,拿奖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许多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