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状”?

很多成年人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现象,这是因为那些四五十岁的人本来是乳糖耐受者,但随着肠胃功能的减退,乳糖摄入量减少,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有3个原因。首先,乳糖酶缺乏或降低,这其中又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其次,个人结肠代谢紊乱,细菌可将乳糖发酵成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形成甲烷、乙酸、丁酸、丙酸等气体;此外,滥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导致糖类吸收不良,并破坏肠黏膜,影响吸收功能,减少体内乳糖酶,进而诱发或加重乳糖不耐受。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产生“乳糖不耐受症状”是普通牛奶中含有的A1蛋白质所导致。对于牛奶中含有A1蛋白质和A2蛋白质的认知和研究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的研究动因是为了探寻为何部分人群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肠道不适反应等症状。多年研究显示,牛奶中通常含有多种蛋白质。β-酪蛋白就是其中一种,占牛奶总蛋白质成分的三分之一。所有的奶牛均产出β-酪蛋白,但是β-酪蛋白的种类才是决定牛奶营养之关键。

研究表明,A2β-酪蛋白和A1β-酪蛋白在消化功能方面存在差异。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不同的蛋白质碎片在消化系统功能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作用。只含有A2型蛋白质(A2酪蛋白)的牛奶对于人体及其消化系统更为亲和,可以有效避免由A1蛋白质引起的肠道炎症问题。很多人都自我诊断是乳糖不耐受症状患者,从研究来看,可能并非如此。

乳糖不耐症者选低乳糖奶

乳糖不耐症者不能喝牛奶这一说法不是绝对的。

首先,乳糖不耐受的人应选择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这类人群应避免在空腹时喝牛奶。这是因为空腹时牛奶在胃肠道通过的时间短,其中的乳糖不能很好被小肠吸收而较快进入大肠,可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状。建议在正餐时饮奶,也可以在餐后1-2小时内饮奶。

乳糖不耐受者饮奶的另一大法则是“少量多次饮奶”,从50毫升开始逐渐增加,帮助肠道逐步适应。最好再和面包、饼干或馒头等固体食物搭配吃,可“稀释”牛奶中的乳糖浓度,有效缓解或避免不适症状。

携带便捷的奶酪有上千个种类,乳糖含量不足3%,且含有丰富钙质,也是乳糖不耐受者的好选择;此外还可以喝豆浆和酸奶,大豆的可溶性成分含8种必需氨基酸,其组成、含量符合理想蛋白质模式。

乳糖不耐受非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更确切地说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约含有3克蛋白质,包括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这两种蛋白质都有可能导致过敏。

在牛奶中,还有一种β-乳球蛋白质的物质是强过敏原,它是乳清蛋白的一种。某些过敏体质的人,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过敏表现。当免疫系统误把正常摄入的牛奶蛋白质当成入侵“敌人”时,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来对抗,结果就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皮肤红肿、哮喘等症状。当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救助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乳糖不耐受症——那些对牛奶又爱又恨的人

图文简介

很多成年人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现象,这是因为那些四五十岁的人本来是乳糖耐受者,但随着肠胃功能的减退,乳糖摄入量减少,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