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镛是我国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蜚声中外,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华南植物学研究的一流人物”。1919年,陈焕镛取得哈佛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同年十月,踌躇满志的陈焕庸回到了祖国,开启了我国现代植物学分类研究的图卷,并最终成为“中国华南植物研究第一人”,并与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并称“南陈北胡”。

陈焕镛青年时期就对植物分类有浓厚兴趣,他立志要改变我国植物学科研落后面貌。在当时,有很多国外的研究者来中国采集我国珍贵标本。作为我国学者自己采集植物标本的先驱之一,陈焕镛为我国最早一批植物标本室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1919年秋,陈焕镛赴海南岛考察,当时的海南岛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极其艰苦在考察期间,陈焕镛先是被毒蜂蜇伤,继又罹患恶性疟疾,终因体力不支,不得不遗憾地终止此次采集,前往上海治病。不过,这次考察让他看到了海南植物资源的重要性,此后多次派人前往采集,为日后编纂《海南植物志》奠定了基础。

1922年夏天,陈焕镛又组成了鄂西植物调查队,由宜昌出发,经兴山、神农架东侧到巴东,采得约近1000号标本,这是我国植物学家自己组织的第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调查队。自此以后,植物分类学在我国逐渐成为一门重要学科。

同时,早在1930年,陈焕镛就提出资源的保护策略,提出要有公共供热、供水系统,提出森林资源保护要减少浪费,要注意副产品的开发,科学监管,实行可持续发展,限制工厂的烟尘。这些理念在今天看来也许没有那么耀眼,但这却是80多年前陈焕镛提出的理念。可见其科学的预见性多么惊人。

陈焕镛还重视培植活标本,1957年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着手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兴建华南植物园及鼎湖山树木园。从园址的选定至园内规划均亲自主持,并邀请全国植物学家和园林专家共同进行建园规划。经40多年的精心培育,今天的华南植物园已逐步成为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其中木兰园、丛生竹园和姜园面积之大、收集种类之丰富、研究水平之高均居世界首位。

去到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的一层大厅,里面悬挂着一张陈焕镛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的陈焕镛:瓜子脸,眼窝深陷,双眼清澄明亮,望着前方,嘴唇微翘,露出一丝微笑。为祖国和科学奉献一生的陈焕镛,给后人留下的是他最年轻、最坚定、最有朝气的形象。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我国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开拓者——陈焕镛

图文简介

陈焕镛青年时期就对植物分类有浓厚兴趣,他立志要改变我国植物学科研落后面貌。作为我国学者自己采集植物标本的先驱之一,陈焕镛为我国最早一批植物标本室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