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海洋哺乳动物、斑鬣狗和很多食肉动物的一种基因都没有生效,这种基因负责编码感知糖分的味觉感受器。也就是说, 许多食肉动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吃出甜味的能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很多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有能够察觉出食物咸、酸、甜、苦和鲜味的味觉感受器。但是此前的一些研究显示,一些动物缺乏特定的味觉感受器。像家猫、老虎和猎豹这样的猫科动物会选择白水,而不偏爱糖水,这是因为它们体内一个名为 Tas1r2 的基因发生了相同的变异,导致甜味感受器失效。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了了解其他食肉动物是否也缺少甜味感受器,美国Monell化学感官中心的盖理·比彻姆和研究团队收集了12种食肉目动物的DNA,这其中包括斑鬣狗、一种和猫相似的马达加斯加动物马岛长尾狸猫、一种名叫条纹林狸的麝猫和其他几种海洋哺乳动物。

 

其中,有7个物种负责编码甜味感受器的基因拷贝遭到损坏,但是它们的具体的变异位置又各不相同。比如,海狗和海狮的 Tas1r2 基因上有很多相同的变异,而斑海豹虽然也丧失了品尝甜味的能力,但它的基因变异是不同的。研究涉及的陆地哺乳动物的 Tas1r2 基因变异则各不相同。

 

各物种的突变不相同,意味着食肉动物丧失感知糖分的能力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这也是趋同进化的例子之一 。植物是饮食中糖分的主要来源,因此,主要进食肉或鱼的动物,没有糖分感受器也能生存是讲的通的。

 

肉食动物丧失的味觉还不止甜味一种,比彻姆和研究团队发现, 一些食肉动物还失去了品味出其他味道的能力 ,宽吻海豚和海狮缺乏可以感知鲜味的味觉感受器,而海豚似乎还丢掉了可以感知苦味化合物的味觉感受器。比彻姆觉得,味觉可能并没有在动物的饮食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海狮和海豚几乎没有味蕾,它们一般是直接把食物吞进肚子里的。

 

不过,感觉不到甜味不等于这些动物就不吃甜的东西。斑马是狮子的猎物,其肌肉中有长链糖,因此斑马肉是有甜味的。

 

排版:小石头

题图来源:pixabay

可怜的喵,无法理解什么叫做甜……

图文简介

《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海洋哺乳动物、斑鬣狗和很多食肉动物的一种基因都没有生效,这种基因负责编码感知糖分的味觉感受器。也就是说,许多食肉动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吃出甜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