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四期演讲活动——你和世界,我想一起守护。
报名活动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本期演讲嘉宾
很多人以为,保护大熊猫就是每天跟熊猫在一起,可以近距离看着,甚至摸到可爱的滚滚。然而李彬彬告诉我们,她只亲眼见过一次大熊猫。
(图片来源:Pixabay)
李彬彬是昆山杜克大学的助理教授,研究保护生物学,一部分工作涉及到如何制定保护规划,另一部分工作则是以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动物保护工作应该如何进行,这其中,大熊猫无疑是非常合适的研究对象。
在野生大熊猫保护的工作中,大熊猫栖息地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虽然目前野外大熊猫的数量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栖息地被公路、建筑等人为因素隔离开来,它们被隔离成很多小的种群,这样的小种群难以应对环境变化,容易发生短时间内快速减少的情况,形成局部灭绝的状态。
“栖息地的面积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当它的碎片化导致种群之间没有办法互相交流的时候,小种群受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哪一天一个疾病或者一个自然灾害来袭的时候,它们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很可能一下子全部都没有了。”李彬彬说。
栖息地碎片化只是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一个影响,保护研究可以清晰明确生态环境上的问题,但解决方案往往回到了人的上面—— 保护研究不仅仅是研究野生动植物,很大一部分是人所在的系统。
自然保护不意味着人与动物的对立,而是探寻两者和谐共处的可能。
9月29日,“我是科学家”第四期演讲现场,李彬彬将与你分享更多自然保护工作中经历的故事,和你一起寻找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更好地保护这个世界。
2018.9.29 19:30-21:30
北京·77剧场(77文化创意产业园)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截止到9月28号)
报名成功者将在9月28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