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到上海南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李国豪的名字都被一一镌刻。作为我国著名的桥梁结构力学专家、土木工程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钻研桥梁研究与设计科学,创造了许多桥梁建筑。
1913年,李国豪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县。1929年,16岁的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校担任两门课程的助教。1938年秋,李国豪获洪堡奖学金赴德留学,并以本科期间的优异成绩,获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春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实用计算方法》发表后,在桥梁工程界引起极大反响,26岁的李国豪自此便以“悬索桥李”而闻名于世。
二战结束以后,李国豪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爱,谢绝导师的劝阻和挽留,毅然归国,回到母校同济大学执教。从此,李国豪再也没有离开过同济大学。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李国豪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他建立了新中国桥梁专业的教学体系,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项海帆、范立础、陈新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包括我国桥梁CAD的创始人石洞等几十位知名教授。范立础说:“李校长一生不仅是大家科学事业上的导师,更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领路人!”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李国豪也潜心研究桥梁工程,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斜交各向异性板弯曲理论及其对于斜桥的应用”,为斜桥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论文也在《力学学报》和《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这就是至今都被广泛引用的“李氏理论”。他创立了“桁梁绕曲扭转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研究公路桥设计理论和模型试验、在唐山地区大桥工地做现场测试并形成地震反应和震害分析的论文。
李国豪更是先后担任举世闻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以自己的卓越才华为众多重大工程,尤其是桥梁工程建设呕心沥血。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他还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小洋山深水港的立项和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国豪的名字总是和桥梁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生都专注“造桥”,造的是有形之桥,让交通便利,天堑变通途;造的也是无形之桥,树科研精神,育祖国英才。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