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僖的学生包建军眼中,恩师是一个传奇人物,更是一个工作狂,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高分子材料事业。

徐僖1921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求学时,他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附中和重庆南开中学。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7年,他背着30斤五棓子研究原料赴美留学,第二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学业有成,他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和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塑料工业的梦想,毅然谢绝美国导师的一再挽留,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

在高分子力化学研究上,徐僖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力。1953年,徐僖试制了我国最早的自制塑料——五棓子塑料。同年,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高分子专业,并开始招生。并且,高分子材料学科诞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化学学科,采取“用化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老思路。而徐僖独辟蹊径,创新性地提出了“用物理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新理论,撰写了我国第一本高分子专业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在国内开创了高分子力化学的新方向。

六十年来,徐僖一直在为高分子材料科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一直站在高分子领域的船头瞭望,科研方向也一直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他引入的高分子领域的绿色加工、高分子材料的再利用等课题,无一不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是从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开始,徐僖和他建立的培养基地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分子方面的专业人才。仅四川大学,在他的带领下,就形成了高分子学院、轻纺学院、化工学院等众多学院和相关学科,徐僖被四川大学师生们亲切地称为“祖师爷”。

在繁重忘我的工作中,徐僖积劳成疾,失去了一只眼睛、切除了2/3的肺,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科学研究。年近九旬时的徐僖坚持每天上午准时到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上班,听取老师、学生们的汇报,或到实验室检查、视察,是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学科领路人”。

徐僖治学严谨,生活节俭。在他的办公室,用废旧箱子改成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几十年来,一直都简朴无华。在他的家中十多平米的书房里,连地上都堆满了书籍。但面对后辈,徐僖也总是想为学生做的更多。1993年,徐僖拿出自己的奖金,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了“攀登”奖学金和助学金。2003年,他又将自己获得的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50万元奖金拿出来做奖、助学金。他常说:“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饮水思源,助人为乐。”

2013年2月16日,徐僖在成都去世。大师已逝,但他的风范犹存,他的人品、治学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塑料之父——徐僖

图文简介

在徐僖的学生包建军眼中,恩师是一个传奇人物,更是一个工作狂,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高分子材料事业。六十年来,徐僖一直在为高分子材料科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一直站在高分子领域的船头瞭望,科研方向也一直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