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素有“风车之国”之称,风车是荷兰著名且具有特色的景色之一,同时,风车也是一种借助风的作用转动齿轮从而起到排水作用的机械。针对荷兰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风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荷兰是一个低洼的国家,国内湖泊众多,大部分国土的海拔都在海平面以下。
从海陆位置上看,荷兰地处亚洲大陆西岸,西部和北部濒临北海。从纬度位置上判断,荷兰领土大部分地处北纬40°至60°之间,常年受西风影响,风速较大,在气压带风带中属于盛行西风控制。另外,荷兰的轮廓形状是其领土组成中有类似漏斗形状的海湾。荷兰的地理位置和海陆轮廓易导致其在遭遇大风浪时被海水侵入。
为了防止海水的入侵,荷兰人围绕湖泊建造了堤防和运河。他们将堤坝建在水深相对浅的海域,在堤坝周围修建运河。运河与运河相连,运河又与大海相连。并且,为了将堤坝里面的水排出,荷兰人将风车安放在堤坝上。这样就可以通过风车的转动,抽出堤坝内的水,排到运河中,并通过相连的运河排入大海中。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风车。这些风车发挥着排水的作用,不仅减少了荷兰自然灾害的发生,还为发展加工业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排出水的土地也成为了荷兰填海造陆的重要区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生机。此外,风车形成的美景还为荷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荷兰人还利用风车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并逐渐发展了造船业、渔业、航海业、商业、造纸业、毛织业、麻织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这一系列产业链环环相扣并日益繁荣,为荷兰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荷兰鹿特丹附近的小孩堤防-埃尔斯豪特风车群,风车数量众多,均分布在莱克河与诺德河附近,保存完好。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