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得失实在是微不足道,只有心中装下祖国、民族的利益,个人有限的才华、智慧才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这是我国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戴松恩说过的一句话。

1907年1月6日,戴松恩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2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免费升入中学,后又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免试录取。毕业时,戴松恩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从事小麦、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从此,他对创造优良新品种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做一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为了实现理想,戴松恩自学了遗传学理论、育种学原理及方法等基础课程。1934年1月,戴松恩考取了公费留美研究生,来到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跟随作物育种专家洛夫教授攻读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

作为我国早期开展作物育种的先行者,戴松恩在二三十年代即参与育成和推广了“金大2905”等小麦良种,明确了单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连锁关系。他首次提出了美国玉米双交杂种不宜在我国直接推广利用,而应以其自交系与国内品种杂交培育出适宜的高产杂交玉米。同一时期,他还为当地的油菜育种做了不少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制订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戴松恩也是最早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先行者之一。他对已搜集到的小麦品种材料进行了连续4年的抗病性鉴定试验。

并且,为弥补我国在小麦育种基础理论及方法上与国外的差距,从1978年起戴松恩主持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这是为小麦定向育种提供理论根据的基础研究,是利用非整倍体材料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测定基因位置及连锁关系,通过染色体附加、代换和易位技术,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创造麦类新品种的目的。1980年,戴松恩还主持举办了“全国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讨论会”,并发表了《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及《小麦非整倍体》等文章,积极推动了我国非整倍体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除了在科研方面拥有出色的成绩,戴松恩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期间,对教学指导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亲自指导研究生,还积极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招收在职研究生、筹备中国农业科学院英语培训班等工作,为我国农业科研培养了一批具有英语交流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1987年7月31日,戴松恩在北京逝世。他一生都把个人利益与得失置之度外,心系国家;在科研工作中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在培养学生上以身作则、诲人不倦;他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戴松恩: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

图文简介

“个人的得失实在是微不足道,只有心中装下祖国、民族的利益,个人有限的才华、智慧才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这是我国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戴松恩说过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