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院士,他说,小麦就是他的爱好,凡是谈到跟小麦有关的,他就来了精神,能兴奋地睡不着觉。因为这个“爱好”,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小麦事业。他就是余松烈,我国著名小麦栽培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山东滕州史村曾经是我国科学种田的先进典型,但1966年之后,史村的小麦产量却徘徊不前,急需小麦高产量的栽培技术。1974年,余松烈来到滕州。他白天和村民们到田间地头做调查,晚上在煤油灯下和大家分析原因。最终,他提出“六改”的栽培方法,1975年,史村一季就向国家上交小麦17.5万公斤,是全年任务的4.2倍。余松烈曾说,在滕州的五年,是他一生最愉快、最紧张、最兴奋,也是最有收获的时期。虽然生活艰苦、劳动繁重,但他始终跟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他走遍了滕州的丘陵、涝洼和平原,对全县的小麦情况了如指掌。

古稀之年,由于身体的原因,余松烈无法在田里劳作,于是他将重心转向研究工作。他和助手与企业合作发明研制的小麦宽幅精播机,2006年开始推广,除了推广到山东省内各粮食生产重点县,也在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份大面积应用。

余松烈与麦田打了67年的交道。哪怕是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最放不下的依旧是那片麦田。站在麦垅上的他,与67年前并无两样。麦穗在他眼中仿佛不只是麦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它们低垂的脑袋,在余松烈看来,像是诉说,像是娓娓而谈,也如同致敬。所以人们都说,来到地头的他,永远都是笑着的。

除了潜心研究小麦栽培,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余松烈对学生学习、研究生科研严格要求,但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却细致入微,其严师慈父的品性,让学生们难以忘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余松烈引以为豪的便是亲手培养出了两名院士和数十位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都曾师从余松烈。

虽然这个一生心系麦田的“平民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小麦栽培技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余松烈:一生心系麦田

图文简介

有这样一位院士,他说,小麦就是他的爱好,凡是谈到跟小麦有关的,他就来了精神,能兴奋地睡不着觉。因为这个“爱好”,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小麦事业。他就是余松烈,我国著名小麦栽培学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