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的世界里,他成果累累;在教育事业上,他桃李满天下,是祖国栋梁的栽培者。他一心为国,奋发图强。他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

1920年10月10日洪朝生出生于北京,父亲洪观涛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母亲则是近代著名出版家高梦旦之女。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洪朝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16岁便考上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在西南联大电机工程系担任电信课助教。

1945年,洪朝生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的热门是微波和核物理,但是他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按照导师的思路踏实工作。尽管洪朝生在大学做过一段时间物理实验课讲师,但从未动手组装过收音机,而在美国麻省理工,很多实验台都是自己动手搭建。因此,洪朝生在这里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和技巧,为他的科研生涯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在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后,洪朝生又转入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此时,洪朝生取得了学术生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半导体杂志能级导电理论,这个理论可以称得上是对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探索的发端。这项成果的论文在此后的60年间不断被凝聚态物理学界引用,成为学科经典论述之一。然而此刻的洪朝生却放弃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满足祖国的科研需求,他又到低温物理的尖端科研机构继续求学。

1952年,在祖国的召唤下,洪朝生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以饱满的热情迅速投身到我国低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都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为低温技术研究、低温工程技术装置研制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洪朝生和同事们克服阻碍,自力更生,造出了我国第一台液化器。1953年,他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低温实验室,主持研制低温研究设备,先后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氢的液化和氦的液化,并使该技术在国内得以推广,为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做出了贡献。

在洪朝生的推动和培养下,我国低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数十个研究和开发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基本上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了一批低温装置和研究设备及相应配套的支撑条件,在制冷技术、实验技术、低温系统、材料制备、计量测试等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我国空间技术、卫星遥感、科学实验和超导应用等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树立了我国在国际低温工程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2018年8月,洪朝生在北京逝世。他为我国低温物理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开创的事业将永远留存并得以传承。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低温世界的拓荒人——洪朝生

图文简介

在物理学的世界里,他成果累累;在教育事业上,他桃李满天下,是祖国栋梁的栽培者。他一心为国,奋发图强。他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