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路过工地时,一定见过施工场地随处可见的灰色混凝土。为什么现代建筑中要使用混凝土?它本身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混凝土是指用石灰与砂子、砂砾和小石头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里加水后,它就会变成黏稠的半流体,并慢慢凝固成坚硬的固体。混凝土具有便宜、耐用、耐压、耐水、耐火、可塑等多种优点,加之原材料易得,所以它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为了弥补混凝土易断裂的缺陷,人们又制造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即利用钢筋、玻璃纤维或钢缆的作用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的强度由此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应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了。

近年一种新的技术问世,就是堆石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在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这种技术一改传统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首先将大粒径的块石入仓,形成有空隙的堆石体(1.5-2.0米/层),然后从堆石体上部浇入堆石混凝土专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利用其特有的高流动、抗离析、强填充粘结性能,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体空隙,形成完整、密实、有较高强度和低水化热的大体积混凝土。该混凝土的堆石界面与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胶结致密浑然一体,其强度、抗渗、密实性能等可达到工程技术的要求标准。

该技术与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低水泥用量与低水化热,能减少70%的水泥,节能减排效益显著;高密实度、高强度、高容量,体积稳定性以及抗裂性能突出;强化抗剪力、简化凿毛;显著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把难以消化掉的块状废弃混凝土再利用,因而,它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环保、节能、低碳型施工技术。

混凝土老化后内部会出现裂缝,水、氧气和盐分侵入,导致裂缝扩大,形成恶性循环。裂缝如果到达钢筋部位,还会加快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及时修补微小裂缝不仅能延长建筑物寿命,而且对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有趣的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合作,发现一种真菌能使混凝土具备“自愈”能力,自行修补微小裂缝,避免它们扩大。我们期待科技的发展为建筑领域带来更多发展。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堆石混凝土——可节省70%水泥的新技术

图文简介

混凝土是指用石灰与砂子、砂砾和小石头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里加水后,它就会变成黏稠的半流体,并慢慢凝固成坚硬的固体。混凝土具有便宜、耐用、耐压、耐水、耐火、可塑等多种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