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中学时就接触过化学反应,但很少有人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它们。下图是用4K摄像机和微距镜头拍摄到的化学反应,排除了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产生的视觉干扰后,美妙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景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图为金属锌将金属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在重力的作用下,铜从金属锌表面滑落
图为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图为硝酸银溶液滴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产生黄色的硫代硫酸银沉淀
这些图片的拍摄者是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研究员、《美丽科学》教育品牌创始人、《美丽化学》主创梁琰,他带领团队近距离拍摄化学反应的细节和过程,通过图像把复杂的科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出来,目的是让人们感受到化学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和梁琰一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们也积极投身到这项事业当中,从不同的角度,用轻松易懂的方式普及科学,逐渐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信息时代,科普工作者们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以吸引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呢?在近期将举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中,由新华网承办的“信息化手段升级推动科普服务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将围绕信息化助力科学素养的提升等话题展开演讲与讨论。论坛将于9月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10AB举行,届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研究员梁琰,全球著名科普畅销书《神奇的化学元素》、《疯狂科学》作者、美国科普杂志《Popular Science》专栏作家、化学家西奥多·格雷,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科研与产业处处长陈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周建华等均将到会议现场进行主题演讲。演讲环节后,他们还将围绕“信息化手段助推中国科普走向国际化”参与圆桌论坛并展开讨论。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科学方法的推广运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为你带来一场科学盛宴,让科学离你更近。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