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4日电(刘丫) 13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对话诺奖大师--探秘神奇的细胞”讲座中,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钱其军作为对话嘉宾及讲座主持人参加活动并接受新华网专访,为公众解读癌症免疫治疗。该讲座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科协大讲坛管理办公室、新华网“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等单位共同承办。
对于癌症的治疗,科研工作者们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钱其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时间发展顺序介绍了治疗癌症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或难点:
最开始,人们认为治疗癌症是很简单的,就是哪里发生癌症就把哪里切掉,就像一场外科手术,这种治疗方式对于未转移的癌症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的时候其实癌症已经转移了,所以手术后很容易复发。
后来,人们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长得快,专家们寻求一种让癌细胞DNA不能合成、一分为二的时候不能分裂的方法,这就是化疗。化疗会杀灭长得快的细胞,并且很多时候会让癌组织缩小,但实际上有一些癌细胞长得很慢,这些就是癌干细胞。我们把生长快的癌细胞杀死之后,长得慢的癌干细胞又长出来了,再杀掉又长出来,这就产生了耐药性,化疗就失去了作用。
接着人们研究了为什么会产生癌症,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不一样的原因在于癌细胞会产生突变,于是科学家针对突变进行治疗,这就是靶向治疗。但是癌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不断突变,一旦发生突变靶向药物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要用第二代靶向药物或第三代靶向药物去治疗,但这依旧无法攻克癌症。
直到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保护伞,它会清除变异的细胞。如果细胞发生了突变,和正常细胞不一样,那么免疫细胞就会把突变的细胞清除掉。
免疫治疗提出后,很多人对此产生质疑,癌症一旦发生,机体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就没有了,那怎么通过免疫细胞来杀灭肿瘤呢?在他们眼中,免疫治疗只是听起来好听,并没有实际用处。钱其军以近几年免疫治疗的研究突破为基础,对免疫治疗的两种治疗逻辑进行解读。
一种逻辑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打不过肿瘤细胞,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会在局部形成适合自己生长但会抑制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微环境,导致免疫细胞无法消灭癌细胞。解决办法就是解除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也就是免疫检查点抗体,通过改变局部的环境使免疫细胞发挥更大的功能从而杀灭癌细胞。
第二种逻辑是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从而不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解决办法是在体外对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进行培训,让T细胞认识肿瘤细胞,并且将T细胞的数量增加,这样回输到癌症患者体内就能有效治疗癌症了,这就是CAR-T细胞治疗的概念,而这个逻辑也被证实是可行的。去年,美国有2个CAR-T产品获批上市,所以2017年也被认为是CAR-T治疗的元年,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虽然免疫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研究方面仍面临着很多难点,比如,在增强免疫细胞的能力来杀死癌细胞的逻辑中,科学家们需要搞清楚免疫细胞为什么会变弱,这就需要找到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的靶点。当解除这些抑制后,免疫细胞就会变得强大从而杀灭癌细胞。但这时会出现一个问题,解除抑制后的免疫细胞实在太强大了,可能会去杀一些正常的组织,那么就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在肝上就变成急性肝炎,在心脏就产生心肌炎,而这些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肿瘤治疗来说泛泛地讲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不行的,因为机体免疫是非常平衡的状态,如果大幅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可能会攻击自己正常的组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肿瘤发生的局部让免疫功能变强,使肿瘤消除。这个观念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这就是免疫治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这个方向上的核心观念和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在研究中不断产生新的观点和理念,钱其军介绍,免疫细胞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出高品质的免疫细胞。首先,要做好高品质细胞的产品生产设计。第二,要打造高品质的细胞生产车间,激发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升级。第三,高品质的细胞还会推动临床医学的转化,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掌握更多的细胞治疗经验。另外,我们要做就要做世界一流的细胞产品,按照世界标准来生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推动免疫细胞治疗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