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我就不禁想起老师王绵之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疗院长晏军教授说,王绵之是把中医领进太空的国医大师,将最古老的中医药学和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喜结良缘”。想起跟随王绵之学习医术的那些年,晏军的眼中不时泛起泪花。
王绵之生于1923年,为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中医世家的第19代传人。他1938年从父王蕴宽受业,1942年正式悬壶。1947年,王绵之经国家考试合格并授予中医师证书,1951年在南通医学院夜校学习西医一年结业。
在70年的医疗实践中,王绵之是攻克疑难病症的开路人。和许多德高望重的国医名家一样,王绵之行医和做人的准则一以贯之。在行医生涯中,他常以“医乃仁术,当以济世为先”的家训自勉,对于病人心存救济。他曾用3个月的时间,治好了因患中毒性痢疾已经高烧昏迷了21天的患者;用半年的时间,让一位患了脑干肿瘤的16岁男孩,病情显著好转。
因其高明的医术和对中医独特的见解,2005年,王绵之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为航天医学把脉。
载人航天领域一直有三大医学难题: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钻研、试验,王绵之根据每个航天员的情况,潜心研究制定调理方案,对飞行后身体恢复保健调理进行摸索,精心组方,进行中药调理。他专为中国“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组方的“太空养心丸”的诞生,有效保障了航天员的身体状态。
王绵之的成就让中医药在航天医学上的独特优势显现出来。经国家航天中心监测,神舟六号航天员“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员存在明显差异……没有明显地受到重力变化的影响”。中医药在航天医学上显示出独特优势。
王绵之认为,经过几千年历代中医的不断继承发扬,现代的中医也借鉴了西医和其他学科的长处为中医所用,应该说现在的中医水平比过去要高。同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给病人配药,这是中医的优势。
2009年7月8日,王绵之去世了。回首他半个多世纪的从医之路,恰如他挥毫而就的《八十抒怀》:“幼承家学读岐黄,天生傲骨气不狂,禅参三指终有得,风雨十年幸无伤,辨证论治融新说,圆机活法有奇方,悬壶济世乃天职,我愿人人寿而康。”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