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地球看作一个大的生命体,它本身拥有着巨大能量,并且在不断地运动着。地震就像它的脉搏,岩浆如同它的血液,火山喷发好像它在通过鼻孔呼吸,所有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地球生命力的表现。而地震也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上天容易入地难”,科学家们想探知地球深处的秘密,可要费一番功夫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知欲望更加强烈。那么,地球内部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它的结构如何呢?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构成。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在科学家眼中,它还有另外一种价值,即它能带来更多地球内部的信息。地震学家通过各种仪器对地球存在的地磁场、地电场、重力场、温度场、形变场及水的化学成份含量等进行检测,然后依据这些检测所获取的信息,进而判断地球内部某个地方是否存在能量积累,是否出现应力加剧,是否有发生强震的危险。

科学家早在几十年前就观测到这种地震信号,但因其强度微弱、波形杂乱,一直缺乏有效方法对震源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我国科学家为此研究组建立了一个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相互耦合的物理模型,曾利用地震信号成功追踪2012年桑迪飓风中心位置,并监测飓风中心的海面气压扰动与海浪高度。研究还发现了传统卫星监测方法无法观测到的、飓风消失后的潜在灾害。

如果将地球看作一个人,分布于各地的地震台就是他的“私人医生”。“医生”将各种反应灵敏的仪器贴在地球“体内”和“皮肤”上,每分每秒都在窥探着地层的“一举一动”。地震监测资料的快速汇总、及时传递、分析处理是开展地震预测工作的关键。

其实,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不平坦的,它时时刻刻都在晃动着,但是一些微小的晃动是人体感觉不到的,地震检测仪器把这些细微的运动放大了一百万倍。大地的一张一弛,就是地震波波形图出现高频低频的原因。科学家的工作就是通过地震波去解析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地震本身的信息,及时做好地震的预警工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地震波——地球的“心电图”

图文简介

如果将地球看作一个大的生命体,它本身拥有着巨大能量,并且在不断地运动着。地震就像它的脉搏,岩浆如同它的血液,火山喷发好像它在通过鼻孔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