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科协大讲坛管理办公室、新华网“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等单位承办的“暑期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坛”活动首场讲座在上海举办。活动现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刘洪来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您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界面科学与热力学团队学术研究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刘洪来:华东理工大学界面科学与热力学团队的学术研究聚焦在两个领域,一个是热力学,另一个是界面现象。

热力学研究包括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合理利用和如何将混合物分离成纯物质两个问题。例如火力发电厂,利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电,但有多少热量能转化为电力?这由热力学决定。这种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化工生产过程中,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找出能耗最大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热力学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分离,化工厂合成出来的合成品都是混合物,要分离变成纯的物质,这就是分离科学,它们的基本原理也是热力学。

新华网: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刘洪来:我的工作主要是做化工定量计算的模型。

例如在混合物分离过程中,需要考量采用什么方法代价最小,这就需要定量的计算,定量计算的时候需要一些模型,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立这些模型。模型能为化工定量计算、优化计算提供一个基础,有了这些模型,才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新华网:请您介绍一下,您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

刘洪来:最近我和团队主要聚焦界面现象的研究,希望通过界面现象的理论研究为储能设备的改进提供指导。我们建立理论的一些模型,可以较速准确地预测电池的寿命。

例如,电池容量衰减在储能设备里面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一个手机电池用两三年,两三年一过,能量就会快速下降,这时候就必须得换电池。但是,我们如何事先获悉电池的能量衰减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模型来预测它。我们最近开发的理论模型,通过少量的实验数据就可以预测电池长期运转时的衰减规律。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刘洪来解读:电池长期运转时能量衰减情况的预测方法

图文简介

例如在混合物分离过程中,需要考量采用什么方法代价最小,这就需要定量的计算,定量计算的时候需要一些模型,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立这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