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协调人与生物圈,保护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京举办,“协调人与生物圈 保护生命共同体”展览同期举行,展示中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发展现状。活动期间,九寨沟管理局局长赵德猛接受采访,讲述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

新华网: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有哪些重要自然资源?

赵德猛:九寨沟于1997年12月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7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3.5%和85.5%,环境质量始终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内。既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和钙华滩流为主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

新华网:近年来,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赵德猛:之前九寨沟的保护机构相对欠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加强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和深入研究,从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到基层的监测、观测站,到专业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形成了全天候的保护体系。在各种机制的促进下,保护成效明显,生物物种的数据采集资料显示,近几年动植物的情况持续保持良好状态,其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我们的植被覆盖率达到85.5%。

新华网: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九寨沟保护区提供了哪些帮助,未来您期待九寨沟保护区有怎样的发展?

赵德猛:九寨沟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受益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他们在保护的基础工作、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众多资源。同时,也为九寨沟保护区下一步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很多规划建议,这些建议已经纳入到我们今后的工作布局之中。我们希望利用生物圈保护区的平台,通过与各方的经验共享、合作,把九寨沟保护区的发展工作做的更好。

赵德猛:希望加强多方合作,促进九寨沟保护区发展

图文简介

九寨沟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受益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他们在保护的基础工作、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众多资源。